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10月9日,重庆市统计局和市科技局发布的202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数据,解锁了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密钥。797.3亿元的总投入、6.8%的同比增长,不只是一串亮眼数字,更折射出城市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和发展底气。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研发投入则是创新的燃料。过去一年,全市研发经费突破790亿元且保持稳定增长,背后是城市从政策到资源对科技创新的持续倾斜。企业加码技术攻关、高校和科研机构深耕创新领域,让创新驱动从口号变成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发展势能。对一座城市而言,研发投入的稳定增长,就是在为未来产业升级、核心技术突破筑牢基本盘。
各类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经费的表现格外引人关注。44.7亿元的投入,同比增长高达23.2%,增速远超应用研究(0.1%)和试验发展(6.7%)。虽从占比看,基础研究仅占5.6%,不算大头,但加速跑的趋势意义非凡。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今天在基础领域的每一分投入,都是为明天核心技术突破播下的金种子。比如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突破,都离不开长期基础研究积累。如今基础研究增速领跑,说明城市在创新布局上有了更长远的眼光,从过去追着应用跑,开始向盯着源头干转变。
从研发活动主体看,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全市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642.1亿元,占比超80%。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20.1%,规上工业企业也保持4.4%的增长。

企业最懂市场,也最能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技术制造业的高增长,说明城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活力正在迸发。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能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跑得快,更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挺起城市产业创新的脊梁骨。
创新从不是单打独斗,得靠多方协同。高校研发经费支出88.6亿元、同比增长15.6%,体现了高校作为智力高地的创新活力,能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技术和人才。但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0.3%,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政府研究机构在公益类、战略类科研领域有着独特作用,如何让其更好发挥国家队作用,与企业、高校形成互补,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或许可以通过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升级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式,让政府研究机构重新成为创新生力军,真正激活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机构助题的创新一盘棋。

站在2025年回望2024年的研发数据,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投入的增长,更是一座城市向创新之城迈进的坚定步伐。
未来,若能在基础研究上持续加力,让源头创新更充沛;在企业创新上做好服务,让市场动能更强劲;在多方协同上做足文章,让创新生态更完善,那么这些研发投入的真金白银,必将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真招实效,让创新真正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作 者:张博铭
编 辑:徐宏伟
编 审:肖 敏 王 露
副总编:周国勇
总 编:周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