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近年来,我县朝着“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特色品牌一流”的目标,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县教育系统着眼‘尚学丰都·丰美教育’发展愿景,奋力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丰美教育’品牌。”近日,县教委主任代海门说。
教育健康发展亮点纷呈
我县现有中小学(含中职)101所,在校(园)中小学生6.7万余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97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47161 人,专任教师4336人。
据介绍,县教委通过创建“丰苗共育树”工作体系,协同育人“教联体”领跑全市,成功入列全国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百个实验县:按照“1+1+N”办学新体系组建了纵横交叉“教共体”17个,高质量承办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现场推进会;自主原创研发投用《健康青春》等4门共育精品课程,入选全国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
“同时,在县城人流最密集、地段最中心位置,创新开展以‘一手作品、二手物品、三餐食品’展示义卖为主的‘丰都仔儿上龙街’周末跳蚤市场活动,深受学生家长青睐、社会各界好评。”代海门说。
为方便学生上下学,我县出了一张学生公交图,即:一校一策推出“学生号”公交专线、公交快车36条61辆,配套建设家校衔接站。
丰都及7所学校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试点单位,斩获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科学教育实验校等国字号品牌9个。
集各方之智施优教之策
2024年,我县公开招聘教师42名、校招30名,招录“三支一扶”16人、特岗教师20名、小学全科教师50名、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3名,回引丰都籍县外优秀教师10人,为教师队伍注入鲜活动力。
“同时实施质量突破跃升7大工程、18个项目,开展培训21班次7200人次;组织全县高级教师教学水平考评172名,顺利完成教育评价改革教师评价试点单位结项工作;新培训提拔、考察任用领导干部、校园长146人次,选用35岁以下年轻干部28人。”代海门说。
同时,我县积极开展以“书记校长上微课”为牵引的“好课跟我上”系列展评活动,建设普通高中市级课程创新基地1个、精品课程2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例14个。
据悉,我县还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育人研究联盟,顺利完成市级“双优”建设并通过验收;借助四川“心支点”监测平台,对全县4至9年级及高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普测;结对山东枣庄学校15所,派出8名干部教师到枣庄交流学习,接收29名师资到我县支教,以“线上+线下”方式加强教育科研、校园管理等方面的交流。
“我县通过深化与重庆谢家湾学校、育才中学校地共建,‘教共体’建设经验获全市肯定推广;启动两年280人‘名校跟岗领航’培训计划,组织4所学校与巴南、荣昌学校结对,互派教师20人。”代海门说。
让教育资源全域“动”起来
“以前为了让孩子读融智学校,全家想尽办法进城买房,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了。”双路镇场镇居民张秀敏说。2024年,双路中学成为融智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给当地居民的子女入学带来了红利。这是近年来我县教育践行集团化办学的缩影。
为探索全域教共体办学模式,我县教育分学段组建17个教育集团,每个集团按照“1+1+N”的体系构建,即1个县外的标杆校、1个县内的集团总校、N个县内的成员校,覆盖了全县所有的学校,从而让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域“动”起来。
代海门介绍,全县联动、城乡互动,初步形成12年“家门口”优质教育体系。一方面,我县持续推进跨学段的纵向贯通集团化实践。以丰都中学、丰都二中、实验中学为龙头总校的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集团,构建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另一方面,我县集团化办学注重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生,既保持核心校的引领力,又激发成员校的创造力。
据了解,我县教育以集团为单元,现已建立起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干部选用倾斜政策,支持集团内部教师轮岗“走教”,农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比达到30%以上。建立“1+3+X”教研网格管理机制,实施集团成员学校捆绑考核,围绕综合管理、教师交流、教育科研等方面开展多维评价。
经过集团办学的探索实践,全县教师综合素养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去年全市的教育满意度排名,丰都在全市43个单元中跃升31个位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 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