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近日,我县2025年“绿书签・重庆正好行动”及全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作品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本次活动为深入推进“护苗”专项行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未成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根据渝委宣〔2025〕72号《关于开展2025年“绿书签.重庆正好行动”主题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在全县学校开展了“绿书签.重庆正好行动”及全民国防教育主题作品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共征集绘画类(含书签)作品572件,视频类作品24件,征文类作品476件,评选出绘画类一等奖72件,二等108件,三等奖171件;视频类一等奖5件,二等奖7件,三等奖12件;征文类一等奖56件,二等奖112件,三等奖164件。
作品展示
↓↓↓
绘画类(含书签类)
二师幼儿园 蒋依珊
《国防利剑护家园,禁毒行动守民生》
指导教师:万琴超
滨小 蔡宜辰 《绿韵书香》
指导老师:石思思
水天坪学校8.2班 勾玉婷
《国防之盾,护我华夏》
辅导老师:秦娟
职教中心 隆杜娇《强我华夏》
指导老师:宋玲
视频类
↓↓↓
滨江小学校 绿书签 周子荇《护苗行动》
指导教师:曾欢欢
征文类
↓↓↓
以书启智,阅伴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文明薪火相传的载体。古往今来,书籍的形态从竹简卷轴演进到纸质册页,跨越千年光阴,但其帮助我们成长、启迪智慧的作用,始终如一。
老屋窗畔,灯影朦胧。一本摊开的书,如同儿时趴在地板上翻看的绘本,静静躺在光晕之中。数年如梭,书籍始终是我最忠实的伙伴,陪伴我走过懵懂、思索与蜕变。
童年阅读,是播下智慧种子的初春。 那时我还不识字,父亲便握着我的手,在插画中读懂大白兔与小白兔之间的温情,感受那只敢闯长江的小鸡身上的勇气。《十万个为什么》是我识字后的“见面礼”,它像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万物好奇的心门。我蹲在小路边观察蚂蚁搬家,仰望蝴蝶翩跹,虽常常跟丢它们的踪迹,却在心里埋下了探索的种子。书籍从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把抽象的知识化作我对世界最初的向往。
少年阅读,是磨砺思维之石的盛夏。 语文课上初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让我震撼。后来捧读《范仲淹全集》,虽只是片段浏览,却深切感受到字里行间滚烫的爱国之情。我为他“断齑划粥”苦读的意志所激励,明白求学不止于文采,更在于品格。读《红楼梦》时,起初只惊叹大观园的繁华,后来才逐渐读懂情节背后的时代隐喻与家族命运的悲欢。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思维的淬炼。书籍如良师益友,让我的思辨能力不断升华,也让我逐渐学会明是非、辨真伪。
青年阅读,是助力成长的清秋。 曾有一次考试失利,我将自己锁在房间,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直到重读史铁生,看到他于轮椅之上“破槃重生”的勇气,我才猛然醒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预设的坦途上前行,而是在荆棘中寻找光亮。自那以后,阅读成为我对抗迷茫、突破自我的利器。学习儒家“每日三省”,制定计划、补齐短板;跳出自我中心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时代与未来。书籍让我走出狭隘与浮躁,变得冷静、从容,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与成长。
即便在信息碎片席卷一切的今天,我仍努力在视频间隙抽出时间,耐心品读一篇铁生的散文,让哲思成为动力;在周末读完一本短篇小说,积蓄精神能量;在睡前灯下默念两页哲学短章,让心灵渐渐沉静。我深知,短视频的热闹终会散去,而书籍永远是灵魂最持久的养分。
书籍是灯塔,照亮认知的迷雾;是阶梯,助人攀登精神的高地。从童年的好奇启蒙,到少年的思维锤炼,再到青年的成长跃进——与阅读相伴,与书为友,我们在笔墨世界中扎实根基、丰富心灵,逐渐摆脱外在的束缚,走向更自信、更从容的人生。
愿我们皆能在书中寻得光明,以阅读启智明心,在成长之路上一往无前。(丰都二中 朱海洋《以书启智,阅伴成长》指导教师:秦丽)
评选结果
↓↓↓
编 辑:李玉婷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