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廖斗寅用一生书写家国大爱

来源: 浏览量:1267 更新时间:2025-10-10 10:46:47

廖斗寅

廖斗寅捐赠给母校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

廖斗寅用过的桌椅

记者采访廖斗寅侄儿廖立生(左)

廖斗寅生活过的老屋


在丰都县龙河镇大月坝村一间古朴且略显陈旧的老屋里,木窗透进的光落在那张承载岁月痕迹的旧桌上——桌面边缘的木纹早已被摩挲得光滑,几道深浅不一的刻痕里,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里,曾是丰都籍抗日英雄廖斗寅生活过的地方。曾经,廖斗寅就坐在这里,伴着煤油灯的光亮默默读书学习,思索如何更好地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斑驳的墙壁、陈旧的物件,都镌刻着一段跨越近百年的求学与奋斗往事。

家道中落仍苦读

“我五叔从小就聪明,也非常爱学习,4岁就开始读书了。”10月9日,记者来到大月坝村,廖斗寅的侄儿廖立生热情地带大家参观廖斗寅生活过的老屋,讲述着他所了解的五叔的故事。

时间回溯至1920年,廖斗寅(原名廖宏柄)出生在大月坝一户殷实的书香之家。但因其父亲廖子良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丰都早期革命者,长期在外为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不得不变卖家产,家庭自此陷入贫困。

求学之路,成了廖斗寅童年里最艰难的“跋涉”,四年初小,他竟断断续续念了八年。

直到1932年,丰都、石柱两县在龙河联合创办天竺寺完全小学,他才在堂叔廖定鲁及亲戚秦子林、郎述尧的资助下,入校读完两年高小。

高小毕业时,得知县立中学招生的消息,廖斗寅心中燃起了继续深造的火苗。他揣着简单的行囊,沿着崎岖山路徒步前往县城,辗转找到正在隐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父亲,征得其同意后顺利考入县立中学。

“考是考上了,但学费从哪里来呢?”廖立生继续讲道,因家中早已无积蓄可用,廖斗寅再次面临辍学困境。幸运的是,父亲的友人秦子林、孙正之、胡维得知此事后,主动伸出援手,合力资助他交学费,这才让他得以进入县立中学就读。

然而,1935年下半年,廖斗寅又因交不起学费中断学业返乡,期间在乡村小学续读古书。

转机出现在1937年下半年,经过两年的省吃俭用,父亲廖子良终于积攒够了学费,廖斗寅才得以重新回到县立中学,继续完成初中学业。

筹大洋闯封锁

据丰都党史资料记载,廖斗寅进入县立中学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县城轰轰烈烈开展,而以康泽为首的国民党“特别训练班”也进驻丰都,派遣大批特务到县城各校活动——他们一边发展特务,一边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廖斗寅冒着被当局抓捕的危险,坚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中,经余渊介绍,他于1937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国会”。

1938年5月,经朱泽淮介绍,廖斗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丰(都)石(柱)中心县委成立,他任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部长。1938年寒假,受县委派遣,廖斗寅前往中共重庆长江局“县委干部培训班”学习。

1939年,国民党施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4月,中共丰石中心县委为培养年轻干部,作出“派廖斗寅率部分学生赴延安青年干部训练班受训”的决定。

得知这个消息,廖斗寅喜出望外,却很快生出担忧——县委同志告诉他,此次去陕北受训,路费需自筹。

“自筹路费?去陕北有多少里程?要多少路费?我一个穷学生,钱从哪里来?”廖斗寅在回忆录里写道,“尽管满心担忧,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跑回家中,求父亲资助。”让他意外的是,父亲听完这件事后,竟拍手叫好。

随后,父亲四处奔走,向东家借、找西家凑,终于为他凑足八十块大洋。临别前,父亲还与他两次彻夜长谈,勉励他接过革命重担,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坚持革命不回头。

同年5月1日,廖斗寅一行克服重重困难,绕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历时一个多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抵达陕西安吴堡,参加青训班学习,后又辗转到延安学习。

丰都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蒋少荣介绍,1940年3月,廖斗寅调任华北联合大学教育部二队政治指导员;不久后,他奉调至华北联大预科队学习,数月后前往晋东北忻县游击区实习,兼任县青救会副主任——在此期间,他昼伏夜出,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于1941年初返回联大,就任中学部一队主任。

彼时,日军正发动晋察冀边区大扫荡。为应对扫荡、保护师生安全,廖斗寅亲率一队师生辗转隐蔽在深山密林之中。深山里条件艰苦、危机四伏,廖斗寅始终坚守在最外侧,时刻警惕周围动静,还不断鼓励大家:“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取得胜利。”1941年5月,反日军扫荡取得胜利,廖斗寅出色完成任务,率队返校。

倾积蓄传大爱

据丰都党史资料记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廖斗寅曾先后担任中共四川省丰都县县委委员、晋察冀中央局组织部交通科干事、晋察冀边区政府学习干事、察哈尔省政府民政厅科长、察哈尔省易县副县长等职务。他出色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父亲一生经历很丰富,但生活非常节俭。晚年时,他经常穿补过的衬衣;患有慢性鼻炎的他,一张纸巾擦过一次鼻子后,还会放回衣袋里下次再用。”廖斗寅的女儿廖晓荣向大家描述着父亲的简朴生活。

可就是这样一位节俭的老人,在2014年与夫人一起,倾尽毕生积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廖斗寅助学金”,专门资助母校丰都中学的贫困学子,帮助他们走进高等学府的校门。

丰都中学高2021级学生秦综敏曾是“廖斗寅助学金”的受助者之一,毕业后成功考入心仪的武汉大学。受廖斗寅及其家人影响,她一进入大学校园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2024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除了感谢廖老及其家人,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接力,把廖老这份大爱与奉献精神传递下去。”秦综敏说。

像秦综敏这样受“廖斗寅助学金”资助的学生,共计有680余名。其中,许多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如今都在各自领域奋力拼搏。

2016年,廖斗寅逝世。按照他的生前遗愿,家人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捐赠给母校丰都中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教材。

从热血青年到革命干部,再到捐资助学的长者,廖斗寅的一生,是为家国奉献的一生。老屋里的旧物见证着他的初心,而他的精神,就像透过木窗照进屋里的光——永远滋养着后人的奋进征程,激励我们铭记历史、传承使命,续写家国担当的崭新篇章。



首秀即胜!丰都南天湖队3:1主场力克云阳,“渝超”赛场再添热血时刻!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寒露至 读好书 县委常委会举行会议 县委书记张国忠主持并讲话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