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走进丰都县示范幼儿园。阳光洒在黄桷树下,树影斑驳中传来稚嫩的童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一群中班的小朋友围坐在老师身旁,仰着红扑扑的小脸,听得入神。
从环境创设到多元活动,从师生共读到家校社联动,县示范幼儿园的书香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终身学习的种子,勾勒出一幅“书香满园、悦读成长”的美好画卷。
环境浸润:从“一隅书香”到“满园芬芳”
走进县示范幼儿园,仿佛踏入一座童趣盎然的“阅读王国”。走廊里,孩子们用彩泥捏出的“故事人物”在墙面上“跳跃”;班级阅读区,软垫、帐篷、卡通书架构成温馨的“悦读小窝”;而图书漂流站,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本本精心挑选的绘本,附带着“漂流卡”与阅读记录本,这是孩子们阅读的“记忆”。
“图书漂流活动很有意义,学校会准备书、卡和记录本,让孩子们带回家进行亲子阅读。一周后,孩子们把书拿回班级,重新领取新书。这个活动一学期都在进行,而且我们会按年级分别挑选适合年龄的书。”教师崔燕说。
“老师给我们发了书,我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认真看,还在记录本上认真写了阅读记录,我觉得可有趣了。”幼儿秦朵举着绘本《西游记》说。
县示范幼儿园保教主任隆泉介绍,幼儿园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智能听读设备,并按照幼儿年龄特点更新书目:小班以图画书为主,中班增加科普类绘本,大班则引入经典童话和传统文化读物。目前,全园图书总量已达8000余册,人均超过15本。
环境的浸润悄然改变着师生的习惯。午睡前的“听读时光”里,崔燕轻点播放键,舒缓的音乐伴着《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讲述流淌而出,孩子们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故事中渐渐进入梦乡。
“以前孩子在家坐不住,现在每天主动要求‘去阅读区看书’,连玩具都玩得少了!”幼儿家长秦霞说。
多元活动:让阅读从“书本”走向“生活”
“妈妈,快看!这是我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在“亲子制作图书”活动中,幼儿牛乐举着自制绘本向母亲展示。这本用彩纸、树叶和贴纸完成的“大作”,记录了他和父母共同观察蝌蚪成长的经历。活动共收到23份创意作品,从立体书到布艺书,从剪贴画到泥塑故事,家长与孩子用巧思将阅读延伸至生活。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引导。幼儿园设计的“21天阅读养成卡”成为孩子们的“宝贝”。每天晚饭后,幼儿范敬轩都会拉着奶奶坐在沙发上,用稚嫩的声音朗读《三字经》,奶奶则认真地在卡片上画下“小星星”。“坚持21天后,孩子主动要求‘再读21天’!”范敬轩奶奶说。
在“阅读悦享”评选中,全园13个家庭获评“书香家庭”,幼儿李晨捧着“阅读小精灵”奖牌骄傲地说:“我要读100本书,堆起来比我还高!”
教师的成长同样与阅读同行。在“21天阅读打卡”活动中,党员教师肖遥分享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笔记:“书中革命先辈的故事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心灵的火种。”
家园共育:从“校园书香”到“社会风尚”
“爸爸,图书馆的阿姨说这本书可以借回家!”在丰都县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区,幼儿廖宇轩踮着脚将《大卫不可以》放进借书篮。
自4月启动“图书馆体验日”以来,已有上百组家庭走进公共阅读空间。
“孩子们的专注让我们感动,有的家庭一坐就是两小时,这种沉浸式阅读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丰都图书馆负责人刘华说。
家园联动的深度融合在“文明故事我来讲”活动中达到高潮。在升旗仪式上,幼儿陶阳身着汉服,声情并茂地讲述《孔融让梨》,台下的小观众们齐声跟读:“融四岁,能让梨……”
“现在孩子回家都会主动把大苹果让给长辈吃,还说‘要学孔融’。”崔燕说,这种“阅读+德育”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孩子心中。
“自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现在,教室里、图书角随时能看到专注阅读的小身影,家长们也常在群里分享亲子共读的温馨瞬间。阅读已悄然融入生活,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温暖力量。以后,这种书香活动,我们还会继续开展。”县示范幼儿园园长隆露说。
当夕阳为黄桷树镀上金边,孩子们的欢笑声渐渐远去,但树下的长椅上,仍留着几本翻开的绘本。县示范幼儿园的书香故事,恰似这永不落幕的阅读时光:它不追求一时的热闹,而是以润物无声的坚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书页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记者:李 巧
编辑:邓尧予
编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