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35年为乡村教育写下生动答卷 ——记青龙乡初级中学校教师张立

来源: 浏览量:1349 更新时间:2025-09-17 10:43:11

张立在讲台上给孩子们授课


记者 王阳

在青龙乡初级中学校,谈及张立,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无不竖起大拇指。35年来,张立扎根乡村教育,以行动诠释“师者”千钧重量,用真心将平凡教学生涯,谱成动人的奉献篇章。

以爱为翼托举希望

张立坚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并将这份信念化作日复一日的行动。

家境困难的学生升入丰都中学,他每月资助200元,买衣服时还会额外添钱;学生考上大学,资助涨至每月600元,得知对方缴费困难,他当即汇去3000元解燃眉之急。

毕业时,学生捧着亲手折的999颗五彩星星致谢时,他颤抖着打开盒子,小小的教师宿舍瞬间被星光与欢笑填满。

“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失学。”这是张立常挂在嘴边的话。35年来,他省吃俭用,累计资助困难学生数万元,帮助数十名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曾经有位学生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张立不仅承担了他的学杂费,还时常送去生活用品,鼓励他“知识能改变命运”。

如今,那位学生已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用同样的善意回馈家乡。

“我看到一些特殊的家庭,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心里就想着,能少用一点就少用一点,能够帮几个学生就帮几个学生。”张立说。

以严为尺厚植师者

作为教学路上的“老前辈”,张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近乎严格,也正因这份严格,“青蓝结对”的传承结出丰硕果实。

他常对徒弟说:“既然你认我做师傅,就必须依我的规矩来。” 他与新教师约定 “双向空堂听课”,徒弟听他的课,学思路、学方法;他听徒弟的课,找差距、抓问题。课后两人围坐评课,从课标解读到学段目标,从教学计划到课堂细节,逐一拆解、逐项打磨,师徒合作的教学案例多次斩获中央电教馆优秀案例奖,让乡村课堂焕发新活力。

张立要求徒弟深研课标,将学段目标细化到每堂课,手把手教他们设计教学环节;还为新教师制订读书计划,每学期抱来一摞专业书籍,更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作示范,诠释着 “终身学习” 的教育初心。

“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方向,年轻教师在教学上很多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师傅就给我讲了很多,比如情感、节奏、表现手法等,从这些方面下手就会好很多。另一个关键词是底气,作为新老师,站上讲台可能有点不知所措,有了师傅给我一些讲解,包括一些经验的传授,让我有了更多的底气能够站得住讲台。”青龙乡初级中学校老师谢江梅说。

以暖为光点亮港湾

张立的家是乡村留守儿童的“避风港”,陪伴孩子成长,以乐观与坚韧为他们搭建温暖的家校驿站。

每逢暑假,张立总会迎来一张张“新面孔”——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在这里免费吃住。

“不过是添双筷子,孩子开心,爹妈在外打工才能安心。”对于假期孩子们的到来,张立总是这样说。

曾经张立班上有一名学生因父亲工伤致残、母亲重病缠身,无奈辍学在家。他一次次登门家访,垫付书本费,每周给他零花钱,直到毕业,最终孩子考上重庆医科大学。

“暑假我都会在张老师家里面学习,张老师会照顾我们的生活,还会指导我们学习。”青龙乡初级中学校学生代梦竹说。

从困难学子的“生命奖牌”,到青年教师的“成长坐标”,再到留守儿童的“温馨港湾”,张立以35年的赤诚坚守,将教育真谛融入每一个细节,为乡村教育写下了生动答卷。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今日关注 张国忠赴贵阳市考察企业 丰都县“一委两会”贵阳工作站启动仪式举行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