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镇乡街风采 > 详情
青菜头入池腌制
记者 李达元
近年来,许明寺镇梨园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大力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目前,我村已基本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近日,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徐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共建文明村庄成为干部群众共识
在文明村建设过程中,梨园村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成立了“红镰”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各项工作中走在前面、干在前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常态组织召开创建文明村党员干部会、群众动员大会、院坝会,以及采取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文明村建设,营造了创建文明村的浓厚氛围。”徐华说。
村组干部与群众共商共议,通过政策讲解、意见征集、诉求回应,让群众明意义、知目标、强认同,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
同时,该村坚持创建工作“塑形”与“铸魂”并重,既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又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共建文明村庄,共享文明成果,成为了梨园村干部群众共识。
实现产业增收夯实文明创建基础
在确保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稳定增收的基础上,梨园村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政府如小额信贷等有关惠农政策,对村内潜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现代种养业和水产业。
为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李良平率先在村里搞起了10多亩的清水鱼养殖,同时种植中药材淫羊藿等250余亩,并成立了张磨山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搭建温室大棚,用于种苗的培育,然后把种苗发放给有意愿的村民种植,通过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实现共同增收。
榨菜作为村里传统产业,针对农户都喜欢种植,每年秋收后,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冬闲田和采挖红苕后的土地,现已达到850余亩。
为了解决青菜头销售难题,村上与县内某榨菜加工企业合作,在村内建成25口榨菜储存池,年储存榨菜4500吨。村民采收的青菜头不出村就被该企业悉数收购,而且避免了压级压价。
此外,鼓励返乡农民工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今年,村上将60亩撂荒地流转给新农人用于种植高粱。
“村民把自家撂荒地流转给新农人,不仅盘活了土地,各自也有一份收入。”徐华说。
村民文明素养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村里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借阅室,创办了思想道德教育宣传橱窗、科普宣传画廊等;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有标准篮球场,安装了健骑机、扭腰器等各种健身器材,经常组织举办篮球、唱歌、广场舞等自娱自乐健身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徐华说。
为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梨园村立足实际,从细微处入手,组织志愿者深入各家各户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宣传教育村民规范畜禽养殖,不乱堆乱放柴草及杂物,保持院坝清洁卫生。对有条件的农户,鼓励其在房屋周边栽种果树等植物,既绿化环境、又增加收入。
该村还结合“一院两会三事分流”,将全村16个村民小组分为49个微院落,要求网格员、院落长以分片包干入户方式开展村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录入。村民可免费享受在线自我健康管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如今的梨园村,处处生机勃勃,处处彰显文明,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