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从地主家丫头到抗战先锋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4717 更新时间:2025-09-05 14:45:46


9月4日,记者深入高家镇太运村,探访了丰都抗日英雄傅杰的出生地大花地。这位从地主家丫头成长为抗日战士的女性,用壁报、歌声和枪声书写家国赤诚,在刀尖上守护信仰火种,于川东大地点燃抗日烽火。


村民组长付光文(右)向记者介绍大花地的情况


密林深处的英雄起点


记者从丰都县城出发,进入高家镇后,小车沿蜿蜒山路盘旋而上,两侧山峦叠嶂,竹林与松柏交错。行至金家坪村六组杂角岭,村民组长付光文引着记者穿过杂草小径,指向密林深处:“那里就是大花地,傅杰出生的地方。”


“大花地已经几十年没有居民了,我以前去过那里,房子早塌了,当时还能看到遗址上的残垣断壁。”年过九旬村民蒲传英拄着拐杖回忆。


站在这片山林前,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点,风吹叶动,沙沙作响。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100多年前却孕育了一位抗日救亡的英雄,空气中仿佛留存着她年轻时的气息,见证着她走向烽火的决心。


丰都县适存女子中学校旧照


一颗革命种子的萌芽


1918年,傅杰出生在高家镇太运乡蒋家沟大花地(现金家坪村六组)一间雇农茅屋里,7岁被卖作地主家丫头,直到1928年才因一位女教师的资助走进学堂。


“傅杰出身贫苦,所以更懂救国的急。”丰都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蒋少荣介绍。


记者在傅杰1983年的手稿中看到,12岁时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五一”纪念大会,首次见到中共地下党丰都县委书记、适存女中老师钟世民。当时,礼堂里挤满师生与国民党党政军警,有人交给她一些革命传单。面对几道凶恶的目光,年幼的傅杰毫无惧色,向到会者逐一分发,反动派无可奈何。


会上,团县委书记、中学生熊达士身着朴素衣衫,慷慨激昂地从“五一节”意义讲到革命道理,深深打动了傅杰。不料几天后,钟世民、熊达士被反动派绑至丰都县城商业场口枪毙。腥风血雨笼罩着丰都县城,学校里的进步校长和老师有的躲藏起来,有的被敌人抓到财神庙内严刑拷打。


傅杰在手稿中回忆:“商业场街上的电线杆间,铁丝穿着人头久久悬挂,场景令人胆寒。”


血腥屠杀未吓倒傅杰,反而让她更坚定了寻找共产党组织、投身革命的决心。她在心里暗暗地说,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为国家民族未来勇敢前行。


在血与火中,一颗革命种子悄然萌芽。


青年时的傅杰


救亡觉醒与锋芒初露


1932年春,傅杰考入丰都县适存女子中学读书。课堂上的政治课为她指明了方向,先进思想在她心中扎根。1935年,傅杰考入重庆市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时,国家危难已让她寝食难安。她与同学们走出课堂,在游行队伍中高呼口号,用呐喊唤醒民众。1936年9月,经漆鲁鱼介绍加入“重庆救国会”,并担任重庆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副部长。


傅杰手稿记载,1937年,她担任重庆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副部长期间,组织学生游行、教工人唱《义勇军进行曲》。手稿中还提及一段惊险经历:警察局长徐中齐曾到校“视察”,傅杰却当着他的面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直面其凶狠目光,无畏姿态令其胆寒。


1938年5月,经生活书店张功均介绍,傅杰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她被派回丰都恢复党组织,一场更深入的暗战自此打响。

中年时的傅杰


暗战里的智勇较量


傅杰与图画教师陈尚芳创办的《救亡壁报》影响深远。壁报多由适存学生撰稿,既宣传抗日救国与青年责任,也登载批评文章揭露国民党的丑恶本质。陈尚芳曾在公园揭示栏贴出讽刺漫画,画中两人对话“爱国是有罪的?”“卖国贼反倒有功?”国民党县党部闻之震怒,将二人名字上报省党部,但她们毫不退缩,壁报照常出刊,以笔墨继续战斗。


慰问伤兵的经历令傅杰难忘。当时丰都平桥的庙宇住有伤员,她组织人员前去慰问演出,演戏、唱救亡歌曲,对于卧床伤兵,便到床前演唱。


一次演出结束后,角落担架上突然传来嘶吼:“八路军个个是抗日英雄!”


傅杰在手稿中回忆:那名伤兵挣扎着坐起,伤腿纱布还渗着血,说“我在忻口见过八路军,雪地里穿草鞋打冲锋……”现场有国民党人员,傅杰攥紧拳头,为他捏着一把汗。


为播撒进步火种,她牵头开办丰都文化书店。书店表面上以傅杰个人名义开办,实为中共丰都中心县委所开办,她与曾季鲁、周朴郎、樊汝琴等人各出资50元筹建。书店售卖大量马列著作,思想之光悄然照亮人心。1939年底,在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县长张国运带人抄走98本马列书籍,书店被迫关闭,但思想的种子已在人们心中扎根。


随后,傅杰连夜转移至高家镇女校,以教书为掩护,创建平民夜校和学生抗日晨呼队,借此唤醒民众、投身抗战。


平民夜校有100多名学生,采用陶行知“小先生制”,由傅杰挑选的高镇女校高年级学生担任教员,既教抗日救亡知识,也教生活常用字,深受群众欢迎,连国民党县政府督学陶定宽都称赞:“办得很好,很好!”


晨呼队则由高镇女校住校师生组成,每天清晨五点多上街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等口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激昂的声音回荡在街道上空,激励着民众投身抗日。


“这些歌曲鼓舞了众多青年上前线,有的成为了国家栋梁,有的为国牺牲。”傅杰在手稿中写道,字里行间藏着深深的缅怀。


1987年傅杰在丰都县文化书店旧址留影


烽火岁月的回响


1940年3月,因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傅杰按川东特委指示紧急撤离丰都,辗转多地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9月,她奉命赴延安,先后担任绥德地委宣传科科长、《抗战报》记者等职。1949年12月,傅杰南下入川,继续为地方建设奉献力量,1978年离休,2002年因病逝世。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大花地的密林仍守护着英雄的起点。傅杰与战友们用壁报、歌声、信念点燃的烽火,早已化作不灭的精神火炬。那份在刀尖上坚守的勇气,那份唤醒民众的赤诚,如群山间的松柏,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记 者:方柳卜 张建华

编 辑:李玉婷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辑:周雄兵

丰都新农人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丰都新农人陈友富 从包工头到致富带头人 心潮澎湃,无比自豪!丰都县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