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50个农场带动万人就业,共富农场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996 更新时间:2025-09-04 11:37:19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设50个共富农场,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这些共富农场整合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实现了“人人参与、村村实体”的发展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过程中亮点频现,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武平镇香葱共富农场


资源整合聚合力

构建致富共同体


武平镇雪玉香葱共富农场的诞生,便是资源整合的生动实践。2023年5月,3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出资312万元,与企业共建1960亩香葱基地。面对村民“不愿流转土地”的难题,当地采用“自留地同等置换”“第三方确权”等办法,既保障了农户权益,又实现了连片种植。


“财政+村集体+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模式成效显著。包鸾镇肉牛共富农场由13个村集体与400户村民共同出资,财政配套基础设施补贴,撬动企业注入养殖技术与市场资源,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资金闭环。青龙乡肉牛农场吸纳闲置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计件工资”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仅务工一项每年就能增收2万元。


“我原来是在外务工,如今在农场负责喂料,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都是因为村上发展越来越好了。”青龙乡村民刘春梅说。



这种整合模式实现了“村村有实体、人人能参与”。312个村(社区)成立的30家强村公司,像纽带般串联起分散资源,让原本闲置的土地产生租金收益,零散的资金获得分红回报,富余的劳动力找到稳定岗位。


三产融合提价值

打造产销全链条


共富农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实现价值跃升。雪玉香葱农场的产业链布局颇具代表性:种植环节采用水肥智能喷灌系统,亩均产量提升30%;加工环节建成1万平方米厂房,10套洗葱设备日均处理鲜葱20吨,配套的4000立方米冷藏库让保鲜期延长至15天;销售环节则建立覆盖渝鄂6区县的直销网络。


“以前自己卖葱,沾着泥没人要,现在机器一洗,装袋就能发往超市,销路一点不用愁,价钱增加了,利润很可观。”负责加工车间管理的李红梅说。


包鸾镇共富牛场


肉牛产业同样形成闭环。包鸾镇农场引进良种肉牛,采用“牧草种植+集中养殖+冷链屠宰”模式,企业负责统一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将牛肉加工成冷鲜肉、牛肉干等产品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这种模式让肉牛出栏周期缩短15天,每头牛附加值增加800元。


全链条运作不仅提升了效率,更筑牢了抗风险能力。当市场波动时,加工环节能消化过剩产能;当运输受阻时,冷藏设施可缓冲销售压力。去年夏季高温期间,雪玉香葱正是凭借制冰设备和冷藏库,确保90%以上产品新鲜送达市场。


收益共享惠民生

激活乡村新动能


共富农场的落脚点,是让村民在产业链各环节都能分享红利,实现“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在武平镇,村民既能获得每亩每年400元的土地租金,又能通过务工增收,一户农户全年综合收入可达3~4万元。


“祖祖辈辈靠这几分地吃饭,万一拿不到租金咋办?”武平镇村民王桂兰说,最开始自己心里还有所担忧,后来看到村集体与企业签订的保底租约,还能以土地入股分红,心里才吃下了定心丸。


村集体的收入也随之增加。雪玉香葱农场今年预计分红40万元,312个村平均可获1.28万元;包鸾镇肉牛农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建设老年食堂、修缮村道、资助贫困学生。


三建乡共富渔场


截至目前,全县50个共富农场已带动超万人就业,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从香葱地里的忙碌身影,到肉牛养殖场的欢声笑语,共富农场正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创新实践,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成色更浓。


记 者:王 阳

编 辑:李玉婷 彭荣庆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辑:周雄兵

2025丰都两会 超燃!今天,丰都各界共赴这场“爱国之约”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健康丰都 心潮澎湃,无比自豪!丰都县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