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今年我县玉米机收面积超过3万亩 牢牢端稳粮食饭碗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4205 更新时间:2025-08-19 17:05:47

眼下,玉米进入丰收季。我县丘陵山地间,昔日靠人力肩挑背扛的玉米收获场景已悄然改变,穿梭在田间的收割机让玉米在最佳采收期颗粒归仓、减少损耗,为粮食安全添底气,夯实“米袋子”根基。




在双龙镇付家山村的千亩玉米地里,3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协同作业。收割机可一次性实现摘穗、剥皮、脱粒、秸秆粉碎还田,10分钟左右,3台收割机陆续驶往转运车清仓,籽粒匀净的玉米倾泻而出。这繁忙而有序的丰收图景,正是我县在西南丘陵山区探索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生动写照。在西南丘陵山区,土地碎杂、山岭起伏、村民居住分散,以往每到玉米收获季节,对于种植规模较大的玉米种植户而言,人工成本高、效率低、请工难问题十分突出。




“我们前期花了大量的资金,用挖机改地,把小块土地改成大块,这样机械才能实现机耕机收,无人机也能顺利进行飞防。改造之后,效率提升特别明显。像我流转的16700亩土地,8台收割机连续收20天就能全部收完,如果是人工采收的话,可能两个月都收不完。而且人工收还会造成粮食损耗特别大。”种粮大户朱皓月说。


种粮大户朱皓月在双龙镇和青龙乡流转撂荒地进行复垦,今年他家种植玉米1.7万亩,套种大豆1万亩,有望实现当季粮油产量7500吨。得益于政府利用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完善道路,种粮大户根据种植需求自主进行土地宜机化整治,这些过去一段时间的闲置土地,如今都成了机收作业的主战场。




双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江渝表示:“我们镇的18个种粮大户对流转的2.1万亩旱地进行了宜机化改造,目前1.2万亩玉米已经实现了全程的机耕、机收,全镇玉米机收率达到了57%。”


为了让玉米机收在西南丘陵山区顺利推广,县农业部门围绕种粮大户的降本增效“量体裁衣”提供技术支持,让机械在丘陵山地也能 “大展拳脚”。




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小琼表示:“为了提高玉米种植大户的效益,2023年以来,我们从农机、农技、农艺融合的角度,为他们推荐了宜机品种、耕制模式和适合西南丘陵山区的机械设备,农户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目前,全县玉米机收面积已超过3万亩,种植效益显著提升。”


记 者:刘先华

编 辑:李玉婷 游天君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辑:周雄兵

丰都新农人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今日关注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