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云雾缭绕的栗子乡
一对夫妻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山间小道
三代行医誓言传承
妻子为爱做丈夫行医路上的“腿”
十年无休坚守护佑村民健康的约定
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感受这份平凡又伟大的坚守
↓↓↓
引擎声起
大山里的“移动诊室”来了
云雾像一层厚厚的棉被,温柔地盖在栗子乡的群山上。清晨的乡村被一阵由远及近的引擎声打破,一辆摩托车小心翼翼地转过蜿蜒的山道,在村道上停了下来。乡村医生田刚下车,一瘸一拐地向着村民家中走去,妻子罗世英则默默地把摩托车靠边停放,静静等待着他。
“听到摩托声,就知道田医生来了——他们夫妻俩就是咱山里的120啊!”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田刚夫妻在栗子乡联合村乡亲们心中的分量。今年,是田刚在这里从医的第10年。
药箱传家
三代人的行医誓言
泛黄的家庭相册在时光中缓缓翻开,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岁月的瞬间。父亲将一个沉甸甸的药箱郑重地交到田刚手中,箱底一张字条悄然露出,上面写着:“一个人要多为别人做好事、善事,这样活着才有意义。为乡亲们看病就是做善事,你们要努力学习医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为乡亲们看病。”田刚小心翼翼地将字条折好,紧紧塞进贴胸的口袋,也将父亲的叮嘱刻在了心里。
“1965年,爷爷对我父亲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要坚持为乡亲们看病。’1985年,我父亲对我说‘山里不能没有医生’。从此这药箱,就成了我的命。”田刚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对这份传承的敬畏与坚守。
为爱“续航”
她成了他行医路上的“腿”
月光清冷地洒在栗子乡的田间地头,给夜晚的山路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田刚一瘸一拐地在山路上艰难赶路,突然,一个隐藏的土坑让他猝不及防地摔倒在地。摔倒的瞬间,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用尽全力保护着肩膀上的药箱。摔倒后,田刚半天没能起身,他坐在田地里,慢慢缓解着身体的疼痛,脸上满是疲惫却没有丝毫抱怨。
“那天他很晚才回来,浑身脏兮兮的,脚也受伤了,到家第一句话是,药箱里的药看看摔坏了吗?”妻子罗世英哽咽的声音里,满是对丈夫的心疼。也就是从那次之后,为了能让田刚更方便地出诊,罗世英学会了驾驶摩托车,从此,她用摩托车带着丈夫出诊,一次又一次穿梭在山间的小路上,成了他行医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十年无休
手机不关机的约定
寂静的凌晨3点,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急促的来电铃声刺破了夜的宁静。田刚立刻摸黑穿起衣服,妻子则默默起身出去准备好摩托车。车灯在漆黑的山路上忽明忽暗,像一盏希望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来到村民家中,田刚耐心地为老人做检查,仔细叮嘱着药物的使用说明,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关切。
“田医生在,我们就踏实。老人不舒服,给他打电话,他总是随时出诊。”村民们的话语是对田刚最好的认可。
“手机不能关啊,乡亲们夜里发病,等不起。10年了,早成了习惯。”田刚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里有465位乡亲,他们每一个人,都记在我的心里,妻子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在栗子乡行医10年了,只要乡亲们需要,这摩托声就不会停。”
摩托车又一次出发了
行驶在洒满夕阳的山路上
蜿蜒的公路
宛如一条银色丝带
夫妻俩的身影
渐渐融入大山的暮色当中
记 者:陈俊竹 李小龙 罗铁成
编 辑:徐宏伟
编 审:王 露
副总编:周国勇
总 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