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互助共享“暑”光 家校共育成长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4162 更新时间:2025-08-19 15:45:37

包鸾镇的非遗课堂上

孩子们跟着老师学扎染

栗子乡的红色教育基地里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聆听革命故事

仙女湖镇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

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


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正是我县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

暑期特色课堂的缩影


孩子们跳竹竿舞


近年来,我县各乡镇(街道)培育特色家庭教育互助会,通过整合家庭资源、搭建协作平台,让家庭教育从“孤军奋战”变为“抱团取暖”,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互助陪伴  笑语满堂


走进包鸾镇“鸾妈妈”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的课堂,一幅温馨而充满活力的画面映入眼帘。


讲台上,老师正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扎染的制作方法,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专注。讲解完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


折叠、捆绑、浸染,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困惑时,老师总是轻声细语地给予指导,整个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一会,孩子们就将一块块白布幻化成独一无二、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

孩子们上绘画课


“以前没有互助会的时候,周末和寒暑假做完作业只能看电视、玩手机,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现在这里活动可丰富了,还有好多小伙伴,热闹极了,我特别喜欢这里。”13岁的舒莘玲父母长期外务工,平日里,她由外婆照顾,而现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成了她的欢乐天地。



非遗课堂  古艺新传


走进仙女湖镇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厢坝片区互助点,一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正在举行。


“大家知道吗?团扇在古代可是文人雅士的最爱,上面不仅有美丽的图画,还常常题有优美的诗词呢。”在非遗课上,老师首先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团扇的历史渊源。老师边说边展示了提前准备的传统团扇实物,扇面上精致的花鸟、山水图案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随后,老师耐心讲解了团扇画的基本技巧,从线条勾勒到色彩搭配,一步步引导孩子们了解绘画要点。


孩子们学习拓印


在实际创作环节,孩子们围坐在桌前,眼中充满期待与好奇。老师们一对一地进行指导,握着孩子们的手教他们如何运笔,提醒他们注意颜料的使用量。


“你看,这片花瓣要先轻轻勾出轮廓,再慢慢填充颜色。”老师俯身对正在画桃花的小女孩说道。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在扇面上画起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模仿传统图案绘制牡丹,还有的将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融入其中,让传统团扇焕发出童真童趣。


“我从来没有画过扇子,今天跟着老师学会了,我要把这把画满星星的扇子送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10岁的小宇举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向志愿者老师展示。



孩子们练习书法


红色文化  浸润童心


在栗子乡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红色文化课堂正热闹开课。


“老师,这位英雄真的牺牲了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勇敢呀?”课堂上,孩子们围着老师追根究底。


栗子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留存着多处革命旧址,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设了红色文化课堂,有时还会邀请当地的老党员担任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纪念馆、革命旧址,通过听故事、看实物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

志愿者教孩子们写字


“以前带孩子看红色电影,他总是坐不住,现在参加了红色课堂,听得格外认真,还会主动查资料了解历史。”小航的父亲笑着说。


从非遗体验到趣味游戏再到红色教育,我县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的暑期课堂,正以资源整合为纽带,串联起不同乡镇的特色教育场景。



孩子们学习手工制作


据了解,从2022年起,我县探索建立覆盖全县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目前41个互助会入会家长会员1.02万名,吸引9000多名儿童参会,其中留守儿童7300多人。


记 者:邓军杰

编 辑:李玉婷 夏朝燕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辑:周雄兵

丰都新农人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今日关注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