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每年8月15日
当历史的钟声
在岁月长河中回响
我们总会想起1945年
那个改变世界命运的日子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结点。在这个承载着无数牺牲和抗争记忆的日子里,我们回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血与火的教训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历史课本里的数字背后,是3500万同胞的伤亡,是930余座城市的废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艰苦卓绝的抗争。但胜利不是偶然降临,它是四万万同胞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不屈意志拼出来的,是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民族觉醒换来的,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正义力量凝聚而成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面对侵略扩张,唯有团结一心、奋起抗争,才能捍卫民族尊严和生存权利。
今天的我们站在和平年代,更应读懂胜利的深层意义。日本投降日不仅标志着战争的结束,更催生了现代国际秩序的雏形。《联合国宪章》中“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原则,正是用数千万生命换来的文明共识。当我们看到当下世界局部冲突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历史的启示便愈发清晰。和平不是自然馈赠,而是需要各国共同守护的脆弱珍宝。
在纪念胜利的同时,我们更要警惕历史修正主义的暗流。日本部分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人类良知的伤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美化侵略就是在为战争埋下隐患。我们铭记伤痛,是为了让“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暴行”等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是为了让后代子孙明白,任何试图以强权凌驾正义的行径,最终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抗战胜利到今天的民族复兴,中国走过了一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但我们深知,强大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和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当“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当中国维和部队在世界各地守护安宁,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强大,是有能力维护正义、促进共同发展的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日本投降日给予我们的启示愈发多元。它告诉我们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抗战时期“器不如人”的困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危险;它教会我们珍惜民族团结的力量,正是不分党派、不分阶层的全民抗战,铸就了胜利的基石;它更警示我们要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和平年代更需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国家安全的防线。
作者:张博铭
编辑:徐宏伟
编审:肖 敏
副总编:周国勇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