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张明顺在厨房为游客准备饭菜
记者 李达元
近日,记者走进仙女湖镇厢坝安置点,只见村民办起的农家乐一家挨着一家。其中,一家名为“七妹山庄”的农家乐格外引人注目。
“眼下是暑期旅游高峰,周边来此避暑休闲的游客非常多,周末房间需提前半月预订。”“七妹山庄”负责人张明顺一边在厨房忙,一边向记者介绍。
利用自家安置房办起农家乐
硝厂沟村地处大山深处,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张明顺为了让家人过上相对富裕生活,跟村里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
2015年,仙女湖镇决定将硝厂沟村和厢坝村合并起来,打造旅游集镇,张明顺的老家被划入征地拆迁范围。获此消息,在外务工的他决定回家乡发展。在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他投入20余万元,将自家的房屋进行了简单装修,办起了农家乐。
“在厢坝旅游集镇,我的‘七妹山庄’算是第一批开张营业的农家乐。”张明顺说,虽然背靠南天湖景区资源,但农家乐的运营不像自己名字那样顺利。
当时,南天湖景区开发缓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个景点打造都没有完工,除了暑期人流量比较多,平时很少有游客来玩,张明顺的农家乐生意也就冷冷清清。
那几年,景区正在开工建设湖滨公园、天堂谷森林公园、国际滑雪场、石头城等核心景点,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张明顺就加入了打工行列,干一天有150元,并不比外面差。
“与此同时,我让妻子继续经营农家乐,虽然生意不好,但总算熬过来了。”张明顺说。
短短三个月就赚了20余万元
2018年夏季,升级后的南天湖景区重新开园,张明顺怎么也没想到,过去冷冷清清的“七妹山庄”竟然一床难求,当年这股旅游热潮持续至十月中下旬才渐渐退去。
按照原本的想法,张明顺只打算将5个房间拿出来搞接待,这下他不得不改变计划,另外收拾出3个房间,共有8个房间16张床位,大部分房间配置了独立卫生间。此外,他还对农家乐周围环境进行了打造,栽种了花草树木,并开辟出空间供游客免费停车。
“我还担心赚不回来本钱,结果这一年利润就挣了10余万元.”张明顺说。从2019年以来,农家乐生意一下子持续向好,收入也蹭蹭蹭直往上窜,夏季三个月就赚了20余万元。
“七妹山庄”除了经营民宿,同时经营餐饮。每年夏季,多数老年游客来避暑乘凉,都是选择“包吃住”的服务模式。为了抓住老人的胃,张明顺精心准备一日三餐,以当地新鲜的食材为主,既保证了美食的口感,又体现了对健康的关注。
“去年夏季,一对老年夫妻住进农家乐,很想去南天湖景区逛逛,见他俩行动不便,我就抽空免费驾车载他们去。两位老人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发了很多朋友圈,临行前,他们还向我提前预订了床位,结果今年带上亲戚朋友一起来避暑。”张明顺说。
带动民宿产业发展实现共富
“七妹山庄”的生意风生水起,张明顺夫妇根本忙不过来,于是雇请了多名厨师和服务员。尽管如此,夏季生意最好时,一天要准备上百人的饭菜,他和妻子同样得忙前忙后。
“近几年一到夏季,我的手机几乎每天响个不停,不少人通过微信、电话向我咨询农家乐环境、设施、价格以及线路等,他们想找一处既宁静又温馨的避暑乘凉环境。”张明顺说。
南天湖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寻觅宁静与惬意,成就了张明顺的“七妹山庄”。看到他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条件的村民也纷纷办起农家乐。目前,在厢坝集镇共有40余家,可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逐渐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配套南天湖景区服务的特色风情小镇,成为推动村民就业增收、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载体。
游客的大量涌入,不仅让农家乐火爆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它还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村民既能搞旅游,又能搞生产,大部分人一年能挣两份钱。
“过去村里没有产业,我们种点粮食蔬菜,幸苦一年没啥收入。现在靠着在农家乐打临工,再加上销售的土鸡、土鸭等农特产品,一年能够挣四五万元。”硝厂沟村村民罗淑蓉说。
游客们不仅爱吃农家乐烹饪的土鸡汤、野生菌等,临走时还不忘带些苕粉、土蜂蜜、老腊肉等特产,这些过去走不出大山的农特产品,如今已然成为了香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