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在包鸾镇华坪村三组一处果蔬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藤蔓作物,三五个农妇正在抢抓农时开展作物田间管理,为农产品抢“鲜”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左边几个大棚种的西瓜,右边十多个大棚种的黄瓜、丝瓜、苦瓜等蔬菜,大棚基地东北边是桃果园,种植的主要是油桃、蟠桃、香桃等不同品种的桃树。”大棚主人华生梅向记者介绍说。
流转土地搞起大棚果蔬种植
九十年代初,华生梅夫妻双双选择了外出务工。进过工厂,做过建筑活,由于都没有文化,也无一技之长,干的都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
“想到老家正在长大的孩子,还有一天天老去的父辈,他们都需要亲人照顾,于是我跟丈夫商量,还是回家吧。”华生梅说。
2012年,华生梅和丈夫回到了老家。令夫妻二人惊讶的是,老家已经物是人非,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出现了撂荒现象。于是在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同时,他们还把附近撂荒的土地流转过来。
华坪村由原长坪村、华家坪村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4.3平方公里,海拔330米~1100米,日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独特。
华生梅和丈夫根据这一特点,决定搞大棚果蔬种植,走现代设施农业之路。这可是一项投入大的“工程”,为此他们几乎拿出了近年来打工的全部积蓄,用于购置搭建大棚的钢架、薄膜等材料,以及添置相关设备。
夫妻勤劳吃苦产生良好收益
“仅靠我们夫妻肯定不行,于是我们雇请村民来帮忙,按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支付劳务费。前前后后忙了20多天,终于建起20多个大棚温室,占地面积大约20亩。”华生梅说。
通过考察市场,并结合当地实际,华生梅夫妇决定种植大棚草莓、西瓜和蔬菜。翻地、整地、栽种期间,二人忙不过来时,同样得花钱雇请劳力。好在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曾经务过农,懂得一些栽培技术,加上田间管护到位,他们种植的果蔬长势喜人。
华生梅介绍,草莓一般9月栽种秧苗,次年的2月到4月陆续成熟采摘,西瓜2月栽种秧苗,6月陆续成熟采摘。种草莓和种西瓜的地腾出来后,可根据季节时令及市场行情栽种一茬瓜果或叶菜类蔬菜。为了避免连作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头年种过草莓的地,次年就栽种西瓜。反之,头年栽种西瓜的地,次年栽种草莓。同样,同一品种蔬菜也不能连作。
“草莓、西瓜成熟后,我和丈夫一方面实行开园采摘,一方面各自采摘后弄到市场上销售。由于华坪村距离包鸾场镇远、距离县城更远,运输需要时间,也产生了成本,这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益最大化,但好在不至于滞销。”华生梅说。
据悉,夫妻俩种植的蔬菜采收后,由于当地市场吸纳有限,大部分只有装运到县城出售,少数通过与学校食堂、酒店等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进行直接销售。
尝到甜头扩大规模打造桃园
2022年,华生梅跟丈夫商量决定,将大棚基地东北边60多亩撂荒地也流转过来,用于集中打造桃果园。
“桃园内主要种植有油桃、蟠桃、香桃等品种,这些果树苗都是嫁接过的,当年栽种当年就会开花。但为了不影响树苗生长及后期的树形,就会直接把花朵抹掉。直到第三年,才会让桃树进行初挂果。”华生梅说。
5~6月是各品种桃果相继成熟采摘时节。与大棚草莓、西瓜一样,一方面实行开园采摘,另一方面各自采摘后弄到市场上叫卖。由于桃果园距离包鸾场镇和县城较远,市民自驾车前去采摘的并不多,主要还得靠自行采摘销售。
“目前,我正在学习抖音里面做直播带货,学成后,我们种植的草莓、西瓜、桃子及蔬菜等农产品,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这样不仅拓宽销售渠道,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增收。”华生梅说。
记 者:李达元
编 辑:李玉婷 邓尧予
编 审: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