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龙河风光如画
山清水秀
记者 李达元
“退休后,我就经常来滨江公园散步,这里空气清新、江水碧绿,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近日,三合街道滨江东路社区居民陈开泰说。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县生态环境局围绕美丽重庆建设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零容忍”态度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昔日“黑臭水”蝶变“生态水”
“治理前这里是黑臭水塘,水体发黑有异味,浮游生物滋生,岸边长满杂草;治理后不仅水清澈了,鱼虾畅游,而且岸边栽上绿化树,空气也变得清新了。”十直镇梁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小兰手指十直镇中学旁的水塘对记者说。
眼前的水塘长约250米、宽约50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十直镇中学排污管道堵塞,导致污水渗漏,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水塘,周边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也长期影响着水塘,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我们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县政协率县环保部门一行来察看了现场,通过与社区干部和村民代表交流沟通,提出了从源头到终点全过程整治的整改措施和治理办法。”孙小兰说。
一份科学有效的十直镇中学旁“臭水塘”整治方案很快制订出台。随后,县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科学规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于2024年8月正式启动整治工作。施工队从根源入手,将污水管网整修作为水塘整治的重点,新建污水管网约237米,设置污水检查井10座,清掏化粪池约400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管网堵塞、污水入塘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生态修复,昔日的“臭水塘”终于变了样,让附近村民真切感受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摸排整治工作
十直镇中学旁水塘治理做法,为其他乡镇黑臭水体治理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县生态环境局组织专项行动小组,深入农村地区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摸排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据了解,县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双路、三建、龙河等乡镇,对湖泊、水库、山坪塘等水体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水体是否存在黑臭现象、水质是否达标,以及周边是否存在污染源等问题,并积极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了解水体污染的历史和现状,为制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我们深知黑臭水体对乡村环境的严重影响,因此对此次排查工作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无人机航拍、水质检测等,力求精准定位污染源,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县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科负责人段方元说。
在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黑臭水体,主要由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原因造成,此次共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58条。
“针对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直排等不同类型的污染源,我们采取了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等多种措施。今后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乡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段方元说。
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来,县生态环境局以严控“交通、扬尘、工业、生活”污染为抓手,争取专项资金实施大气污染“走航监测+激光雷达扫描”智能监管,建立“技防+人防”的露天焚烧综合防治体系;强力攻坚碧溪河污染治理,沿线场镇污水厂网全面改造,榨菜废水、养殖尾水全面管控,并建立土壤污染处置管控体系。
“去年全年,我县城区空气质量总监测天数366天,其中优良天数344天;主要河流水质评价为良好及以上的断面比例为100%,5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2356.7亩耕地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规模以下养殖场326家。”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义说。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建设,今年年初,县生态环境局制订了《2025年丰都县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该方案,我县将高效统筹监管执法活动,合理分类、科学配置监管执法资源,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同时,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为抓手,不断增强随机抽查的精准性。
“我们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结果公示运用,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监管环境,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任正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