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在丰都包鸾镇,这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生动又暖心!

来源: 浏览量:2675 更新时间:2025-08-05 16:38:15


        当思政课走出教室,搬到田间地头、村落院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14日至24日,重庆大学绿行云野实践团的大学生们走进丰都县包鸾镇,在龙井社区、包鸾村、花地堡村、飞仙洞村等地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下,沉浸式体验乡村治理的包鸾答卷,上了一堂干货满满、暖意融融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重庆大学绿行云野实践团在包鸾镇稻田画观景台上合影



小食堂里藏着大民生

 

        “荤菜两元,素菜一元,这亏本的买卖,我们做的是暖心实事!”在龙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黄绪凤的话让实践团成员们心头一热。


        跟着黄绪凤的脚步,大家参观了党群联络处、社区爱心食堂、留守儿童托管学校。在这里,社区党支部与“鸾妈妈”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鸾婆婆”养老互助会长期合作,党员志愿者定期为老人儿童普及知识、解决难题;爱心食堂虽不盈利,却实实在在帮空巢老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敬老爱幼的民生小事,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情怀。龙井社区用最朴实的基层实践,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有温度的民生课。


实践团成员正在和龙井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绪凤探讨党建民生话题


实践团成员和“鸾妈妈”青少年家庭互助会托管学校的留守儿童一起做手工




治理有妙招

“三个一”让乡村更和谐

 

        “这一长+一墙+一榜,可是我们村治理的金字招牌!”包鸾村党支部书记曾祝指着聿修堂村民礼堂,兴奋地介绍起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秘诀。

“一长”是院落长——由村民民主选举的乡德乡贤当新型网格员,调解纠纷、宣传政策、监督环境,网格的事大家通过院落会共商共议,村民从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一墙”是村民墙——守法上墙,违法撤牌,比积分换洗衣粉更让村民上心;“一榜”是光荣榜——助力脱贫、发展产业、荣立军功的模范事迹上榜,成了最生动的道德教材。


        传统乡村治理智慧遇上现代治理理念,让包鸾村的自治、德治、善治之路越走越稳。


实践团成员向飞仙洞村村民了解村落治理情况


实践团成员正在聆听包鸾村党支部书记曾祝介绍村落治理经验




智慧种出甜

大棚里藏着增收新路径

 

        “看!这个页面能实时监测蓝莓生长,水肥全自动供给,省人力又提精度!”在花地堡村智慧蓝莓大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定奎一边操作灌溉控制软件,一边给实践团解密。


        作为包鸾镇率先探索智慧种植的村落,花地堡村用光照、温度、水肥全智能控制技术,种出的番茄、蓝莓品相好、口感优,成了当地农产品的新名片。“这两组大棚是试点,未来要扩展到200亩!”刘定奎眼里的期待,让大学生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


实践团成员围拢在花地堡村党支部书记刘定奎身边了解智能滴灌工作原理


实践团成员正在向刘定奎咨询花地堡村智慧农业发展情况



经营促增收

好山水鼓了钱袋子

 

        “民宿对着稻田画,游客能围炉煮茶观景,厨炊、清洁都是我们的村民!”飞仙洞村党支部书记杜均梅带着实践团参观飞鸾稻香居,话里满是自豪。


        这片民宿由废弃老宅院盘活而来,村委收回宅基地兴办,优先雇佣本村待业劳动力;村里还和石里红枫景区合作,流转村民土地山林分红,村民既能拿租金又能在景区务工。


        守着好山水,做活文旅账。飞仙洞村用新型经营模式拉动第三产业,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钱包越来越鼓。


实践团成员在飞鸾稻香居民宿内和负责人进行座谈


实践团成员在飞仙洞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村集体产业发展情况

        

        云聚峰合如鸾翼,稻浪千重新农忙。十天的调研里,大学生们在包鸾镇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澎湃脉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让青年学子收获满满,更让我们看到,丰都大地上,党建引领、治理创新、科技赋能、产业兴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每一笔都写满实干和希望!


通讯员:张锴文 熊世永

编辑:肖  敏 张博铭

编审: 林雪琴

副总编:张建华

总编:周雄兵




丰都新农人 争做丰都文明人 共创全国文明城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生态文明——寻找丰都车前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