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杨发安制作“红色记忆册”
记者 林雪琴 杜宏超
近日,清晨的阳光漫过老居民楼的窗棂,静静洒在一张堆满物件的书桌上——剪刀、透明胶与一沓沓泛黄的党史资料错落摆放,县供销社94岁退休党员杨发安正戴着老花镜,用微微颤抖却格外坚定的手,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轻轻粘贴进册页。
30年来,杨发安将对党忠诚的誓言,化作了一本本沉甸甸的党史资料册。如今,他又将全部心血无偿捐献给县供销社机关党总支,只为让红色记忆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人会退休,党员身份永不退休,学习更不能停。”杨发安的话语朴素而铿锵。
1951年,杨发安到县供销社工作,从此便将一颗心深深扎进了供销事业里。即便是妻子因病卧床10年,他一个人既要照顾妻子又要照顾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也从未对工作有一丝懈怠。
1981年,杨发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共产党员要干实事、干硬活。”
“虽然他平时工作很忙,但对我们兄妹三个要求很严,经常对我们说要感党恩,在他的影响下,我和哥哥都入党了。”杨发安儿子杨力生说。
退休后,党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仍被杨发安摆在枕边,成为每日必读的“必修课”。
“既然要学习,就得做点实在事。”抱着这份信念,杨发安开始从图书馆、档案馆里收集资料、信件、老照片,将读报时发现的珍贵报道精心剪贴,按时间脉络系统编排党的奋斗历程。
“他跑遍县城的大小书店,托亲友从外地捎回党史书籍,还自费订阅了多种党刊党报。”杨力生说,父亲前后共完成四五十册资料,从资料收集、编辑到打印,全由他亲手完成,“那股认真劲儿,谁看了都动容。”
很多人知道杨发安在制作“红色记忆册”,都来向他借阅。
“他们来借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不能只借不看,借去传阅给五个人以上,免费送给他。”杨发安说。
如今,这些凝聚着杨发安全部心血的资料,即将迎来新的使命。杨发安决定将它们都捐赠给县供销社机关党支部。“我对供销社感情深,册子里也收录了不少党的政策方针,希望青年一代能看看、能学习,把党的事业办得更好。”杨发安说。
“94岁高龄仍对党的感情数十年如一日,更能系统研究、整理党史资料,这份坚守难能可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定会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这些资料,让它们广为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那段奋斗岁月里的赤诚与担当。”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