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李普权辅导孙女学习
记者 李达元
李普权家位于世纪花城小区,家中共6名成员。去年3月县教委退休后,他被反聘到县关工委发挥余热。
“我和我儿子、儿媳都是党员。”近日,李普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数十年来,家中成员坚持以友爱待家人、以文明待邻里,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家庭的精髓和内涵。
拼搏奋斗书写教育情怀
1983年7月,李普权从丰都师范学校毕业,到原培观乡七村小学任教,从此开启了人生教育道路新征程。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老校长张天国亲切地鼓励他说:“好好干!”
1984年,李普权与妻子相识,逐渐建立感情并相爱,1986年结为秦晋之好。1987年培观乡村小差老师,他极力促成妻子走上讲台,当起了代课民师,这一教就是27年。期间,他与妻子相互鼓励,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坚持刻苦学习,让知识充实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1991年9月我调离培观乡中心校,先后在许明完小、董家镇中心校、飞龙完小等学校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最后入县教委任职。”李普权说。
2003年,李普权妻子辞去代课民师职务,进城照顾儿子读高中,当了3年的“陪读妈妈”。儿子考上大学后,妻子回校继续当起代课民师,直至2017年。
“妻子27年的教育工龄时间,也是我在教育岗位上最繁忙的时间,根本无法照顾家庭,家庭的大小家务都是妻子下午放学后一一处理,几十年如一日,她从无怨言。”李普权说。
据悉,为了支持丈夫的教育工作,李普权妻子错过了“代转公”的机会,事后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有点遗憾, 但现在回头看,一点都不后悔。我陪着孩子走过了高考前最关键的一程,也算是我用另一种方式站在了教育的舞台上。”
良好家风传承崇德向善
2016年12月4日,李普权夫妻在儿子婚礼现场,为这对新人送上“改口红包”,当礼仪捧上沉甸甸的红布托盘上台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认为这厚度少不了10万元。
李普权儿子更是睁大眼睛,看着托盘,心想家里哪来这么多钱?随着司仪掀开红色绸布,才发现是一本家书《木子传家宝》。此刻,一对新人方才明白,这不是钱,是一本书,是父辈传递给后辈的一份爱,一份祝福与希望,更是李氏家风家训的传承。
当时,见证这场婚礼的亲戚朋友都为李普权夫妇的做法给与好评,称赞这是一场新时代的文明婚礼,既具有传统婚礼元素,更有新时代婚事新办的文明气象。
近年来,李普权在家庭建立了一个“和美之家”的QQ群,坚持不定期地在群里发出各种QQ文件。当着记者打开QQ群,里面有红色文化、家书育人、励志教育、家风家训等20多个文件夹,其中在“家书育人”文件夹里,记者看到了2005年5月25日李普权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努力’可以使人成功,造就辉煌;‘消极’可以使人失败,毁灭人生。”等内容。
“家书是我一直坚持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在人生关键时间节点、在家庭重大事件之后、在工作奋进过程中,我都会用书信的方式传递人生价值观,传递育人之道。”李普权说。
夫妻和睦共筑幸福港湾
“传承家族文化,传承家教家风,培养国家人才,世世接续,锲而不舍。”这是采访过程中,记者在李普权的“和美之家”QQ群中看到的群公告内容。
“生活中,我和妻子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培育孙辈,以后孩子长大了,能为国家出力,我们就无后顾之忧了。”李普权说。
退休后,李普权与邻居“打交道”的时间多了,邻居有困难能帮的帮一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营造温馨和睦、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他说:“这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果真的能帮助到别人,那就是一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