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春兰
凤头鹰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兰科兰属,地生草本植物。假鳞茎较小,卵球形,长1~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7枚,带形,通常较短小,长20~40(-60)厘米,宽5~9毫米,下部常多少对折而呈V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期1~3月。
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
凤头鹰是隼形目、鹰科、鹰属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大,具短羽冠。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亚成鸟及雌鸟似成年雄鸟,但下体纵纹及横斑均为褐色,上体褐色较淡。飞行时两翼较同属鹰类短 圆。
繁殖期4~7月。繁殖期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同时发出响亮叫声,营巢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高大的树上,距地高6~30米。巢较粗糙,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放一些绿叶。营巢位置多在河岸或水塘旁边,离水域不远。如果繁殖成功,巢下年还将继续使用。每窝通常产卵2~3枚,卵为椭圆形,大小为43~54毫米×37~41毫米。孵卵期间领域性极强,有时甚至攻击进入巢附近的人。
留鸟,性善隐藏而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日出性。多单独活动,飞行缓慢,也不很高,有时也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盘旋和翱翔,盘旋时两翼常往下压和抖动。领域性甚强。通常栖息在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和山脚林缘地带,最高可达海拔2400米。也出现在竹林和小面积丛林地带,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和村庄附近活动。
发现于丰都县保合镇,主要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人迹罕至处。(来源:丰都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