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近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公布2025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8件,全部办结且回访满意率达100%。与去年全年24件的受理量相比,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这一变化,并非窗口作用减弱,而是我县政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办事效率稳步提高的有力佐证。
曾几何时,“办不成事”窗口宛如解决群众办事堵点、痛点的“急救站”,在政务服务的复杂生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去年受理的24件问题,件件都是常规渠道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比如“公路到户”这类问题,涉及多部门协调、历史遗留或政策衔接不畅等复杂因素,犹如错综复杂的绳结,常规的办事流程难以解开。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恰似一场深度剖析“问题清单”并将其精准转化为党员干部“履职清单”的攻坚战。
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对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作出部署。
随后,我县积极推动协同联动,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职责藩篱”,让数据和资源在部门间顺畅流动;针对流程堵点,不断优化审批服务,简化繁琐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围绕能力短板,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办不成”的情形日益减少。
同时,我县建立的“首接负责、限时办结、跟踪回访”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了问题有人管、管到底、见实效。
当前,我县“办不成事”窗口受理量的减少,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设立窗口的初衷不是让它“门庭若市”,而是通过它精准发现并解决深层次问题,最终推动整体政务服务的优化升级,让群众在常规渠道就能顺畅“办成事”。
一热一冷之别,是群众获得感最真实的温度计。窗口的“降温”,实则是效能提升的“升温”,是“问题清单”有效转化为“履职清单”的成果。它体现了政务服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个案解决”到“系统治理”的深刻转变。
然而,窗口“冷清”并不意味着可以撤除。它依然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政务服务永无止境。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窗口作为一道“托底”保障,为那些可能出现的、复杂的新问题预留了解决通道。它是政务服务的“安全阀”,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群众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以“办不成事”窗口为切入点,只有久久为功、再接再厉,不断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李巧/文 陈治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