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陈朝华对兔子进行人工采精
记者 李达元
近日,记者走进虎威镇立石村丰都县海集隆肉兔养殖场,只见两个并列的大棚兔舍映入眼帘,笼中一只只膘肥体壮、干净洁白的兔子活蹦乱跳,惹人喜爱。养殖场负责人陈朝华正忙着为兔子添加饲料、打扫兔舍,开展消毒杀菌等工作。
“你看,这一排笼子里每只兔子至少在2.5公斤以上,均已达到出笼的标准了。”陈朝华一边查看着每一只兔子的生长状况,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打工多年有了回家创业计划
1977年,陈朝华出生于三合镇(今三合街道)丁庄村。1994年,陈朝华初中毕业,由于家里兄妹多、条件差,就与村里年轻人一起出门打工。
“我这大半生,几乎没有在老家持续待过两月,随着在外摸爬滚打时间长了,积累了人生阅历,就辗转去了成都,成立了劳务公司,自己承包工程做。”陈朝华说。
2019年末,新冠疫情暴发。三年过后,业务一下变得冷清。想到自己年岁渐长,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陈朝华有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但回家具体干什么,一时半会儿举棋不定。
在成都做工程的那几年,陈朝华公司职工都喜欢吃兔肉,将其称为“绿色健康食品”。工闲时,他还特地开车到郊区养殖大户家参观肉兔养殖场,问询一些有关肉兔养殖事宜。他发现,肉兔繁殖能力强、出笼率高,一只母兔间隔一个半月生产,平均每胎产崽8只左右,具有投资少、收益大、易管理、周期短等特点。
为此,陈朝华专门回家对丰都市场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丰都本地养殖肉兔的农户寥寥无几,且都不成规模,没有竞争压力,当即决定返乡搞肉兔养殖。
引进优质种兔养殖顺风顺水
“由于丁庄村位于长江畔,是禁养区,我只好另寻他处,最后在虎威镇立石村流转16亩土地,建设养殖场。”陈朝华说。
按照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的目标,陈朝华修建起两个大棚作为兔舍,并买入粪污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2023年,兔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引进兔种时,陈朝华经过一番考察,决定引进产肉率高、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好、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伊高乐兔子品种,一次性购买800只。饲养两个月后,兔子适应环境并陆续配种繁殖。
“随后,我再次购买回200只伊拉兔种,该兔种同样具有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而且富含卵磷脂,被消费者称为‘美容’食品。”陈朝华说。
为了养好兔子,此前陈朝华去成都某养殖场学习肉兔养殖技术,并购买养兔相关书籍,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参加养兔技术培训班。陈朝华不仅掌握了肉兔肺炎、腹泻、皮肤病等常见疾病的防治,还学会公母兔人工采精、授精技术,从而大幅提高配种效率。
虽然标准化饲养能够节省劳力等成本,但是要管理好一个养殖规模达7000只的兔场,陈朝华根本忙不过来,加上要按时打扫兔场及周边卫生,为此,他聘请3~5名村民到兔场务工。
推动肉兔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兔场投用不足半年,商品兔便陆续出笼。为了解决销路问题,陈朝华主动与县内外酒店、大排档、烧烤摊等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我在县城民达农贸市场开了一个现杀现卖兔肉的实体店,目前,平均每天可宰杀销售兔子50只左右。”陈朝华说。此外,通过微信、QQ等互联网平台也可销售部分。正是打通了这几条销售渠道,按目前兔场的产出情况,每月肉兔销量基本保持在4000只以上。
采访中,陈朝华的手机不时有电话打进来,多数电话是客户订购肉兔。目前兔场产销两旺,发展蒸蒸日上。陈朝华考察发现,市场销售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他正计划开工建设二期肉兔养殖大棚,建成后可养1.5万只兔子。
“下一步,我计划开个专营肉兔的酒店,实现生产、宰杀、烹饪‘一条龙’,从而做大兔产业延长产业链。同时,通过抖音平台开展直播带货,进一步拓宽肉兔的市场销路。”陈朝华说。
为推动肉兔产业绿色健康发展,陈朝华还将兔场周边的土地种植菊苣牧草,兔场的粪便为牧草生长所需,牧草加工成优质饲料,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对接的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