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在青龙乡的青山绿水间
总有一个身影背着银色药箱
踏过田埂、穿过巷弄
他是戴灿禄
村民口中随叫随到的“戴医生”
也是用20年光阴守护一方健康的
“行走的医务室”
一双脚 丈量出“就近看病”的温度 清晨,戴灿禄照例背上药箱,沿着崎岖山路,走村入户巡诊。这条路,他已经走了20多年——无论风霜雨雪,步履始终未停。他说:“这山路我闭着眼都能走,因为每个弯道后面,都是牵挂的病人。” 在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他测血压、调药量、讲饮食;在脑瘫患儿家中,他做关节训练、教护理方法。他用脚步为村民架起了一条“健康通道”,让“小病不出村”成为现实。 一颗心 守护一村人的健康 戴灿禄小时候体弱多病,看病要翻山越岭,是那时的经历让他立下学医的决心。 “村里没有医生不行,我就来做这个人。”他说到做到,成为了村民们的“家庭医生”“健康管家”,更是大家眼中的“贴心人”。 村民黄后林感慨:“有不舒服,打个电话他就来,药也带来,针也打好,从来不拖拉。”在村民眼中,戴医生就是他们健康的“守门人”。 24小时待命 只为那一个电话 不分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村民打来电话,戴灿禄便立刻出发。有人生病没钱看,他垫钱;有人身体虚弱行动困难,他上门诊疗。他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据统计 他20多年累计服务村民8万人次 救治急症患者1700余例 那背了几十年的药箱 沉的是药品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留得住的 是一份不变的初心 如今,许多“赤脚医生”因年龄、待遇问题纷纷转行,但戴灿禄依然坚守在村卫生室。他说:“虽然村里人少了,但我不能走。他们还需要我。” 对他来说,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感情、一份承诺、一份一生的守护。 群众心中的话:“他不是医生,是亲人” “戴医生太好了,我们村人都信他。” “几十年了,他从没离开过我们。” 这是村民们最真实的评价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 戴灿禄用最朴实的方式 书写着最动人的医疗篇章 他们不是网红,也不是明星 却照亮了千家万户的健康路 愿这样的“乡村医生” 被更多人看见 也愿更多人记得
记者:杜宏超 宗海燕
编辑:徐宏伟
编审:段敏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