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要闻 > 详情
当山东的技术遇上重庆的山水,能结出多甜的果子?丰都果农陈廷文捧着4.5元/斤的早熟李笑得合不拢嘴时,答案早已写在漫山遍野的李树上。这场跨越1400公里的枣丰协作,正让巴渝大地的山间野果,变成乡村振兴的甜蜜幸福。
“鲁渝协作”是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山东省枣庄市与重庆市丰都县缔结协作关系以来,一批又一批专家和技术团队从齐鲁大地奔赴巴渝山乡,绘就出携手发展的感人画卷。
2019年,安广池教授作为“枣丰协作”队伍中的核心技术骨干来到丰都。他说:“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不负重托!
当山东教授遇见丰都李树——一颗果子的“身价暴涨”
“直径40毫米以下的果子都卖完了!45毫米以上的特级果能卖到4块5一斤!”2025年仲夏,丰都县虎威镇立石村果园里,果农陈廷文笑得合不拢嘴。他家的“丰早脆”青脆李,不但抢在别人前面熟,还卖出了“黄金价”
谁能想到,五年前他种了26年李子,却始终挣不到钱。品种老、技术差,一斤李子只能卖五毛钱。
转机来自2020年。安广池带着“良种良法”走进山村,手把手教他育种、管护、扩繁。从1株早熟李开始,扩繁至如今的750亩果园,栽种3.7万余株,打响了重庆市最早成熟青脆李的品牌——“丰早脆”。目前特级果占比达70%,日采3万斤,远销新疆、浙江、上海等地。
就在上周,我们发布了《抢鲜上市!早熟脆李“丰早脆”提前20天C位出道,甜到心巴~》的推文,迅速刷爆朋友圈。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购买意愿。
小小李子的“逆袭”
靠的是科技做支撑
更是鲁渝协作的成果缩影
果业“芯片库”——200个品种的“果树超市”落地丰都
在仙女湖镇,一座“看不出多大、却很能装”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正在默默改变丰都果业的未来。
这是“枣丰协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安广池及团队一手打造。2860盆山东“伏脆蜜枣”在这里试种成功,90%顺利挂果;来自全国各地的枣、桃、李等200多个优良品种在这里集中展示,果农们像逛超市一样挑品种、学技术、带苗回家。
“我们搞容器栽培、扦插扩繁,就是为了让丰都农业有‘选种自由’。”安广池笑着指着棚里的枣树说:“你看,一根枝条能结十多个枣,比在山东还旺!”
这个“果树超市”
不仅是实验田
更是丰都农业的“种质芯片库”
不断为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协作答卷——枣丰“山海情”结出“丰都甜”
六年来,安广池走遍丰都每一寸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种进农户心里:
✅ 引进优良果树品种220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7项、孵化科技企业6家
✅ 打造服务“三农”事业的丰都本土科技服务团队
✅ 丰都农业系统申报科技项目从“零”起步,近两年已累计申报近20项、10余项专利获国家授权
他本人也获得众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好人、丰都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丰都是我的第二故乡。” 六年里,这位山东教授踏遍丰都每寸土地,鞋上的泥土混着长江边的沙。如今走在立石村,老人会拽住他塞把李子,小孩追着喊“安爷爷”——当技术嫁接上土地,当协作扎根于人心,那些从山东带来的枣核,早已在巴渝大地长成了共同富裕的参天大树。
从0.5元到4.5元,变的不只是李子的价格,更是东西部协作的化学反应。当山东的科技基因遇上重庆的山水,结出的何止是香甜的果子?这是乡村振兴的中国答案,是跨越山海的枣丰甜。
记 者:王露 刘先华
视频剪辑:罗新宇
编 辑:徐宏伟
副总编:张博铭
总 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