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关于召开首届“丰都文艺创作奖”颁奖会议通知 馆藏档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认同是维系地域发展的核心纽带。丰都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鼓励本县文艺工作者,同时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新文艺创作的探索,设立了“丰都文艺创作奖”,从此翻开丰都县文化自觉的新篇章。
首届“丰都文艺创作奖”颁奖会议会场 馆藏档案
1998年5月5日,丰都县文化局主持召开首届“丰都文艺创作奖”颁奖大会,县委宣传部部长和县政府副县长等县领导出席。首次奖项的评选吸引了丰都县众多文艺工作者的踊跃参与,本次大会累计参评的作品有文学类作品7篇、戏剧类作品3部、书法类作品7篇、美术类作品13幅、摄影类作品19张。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丰都文艺工作者对丰都民俗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丰都的文化内涵。
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遴选出一等奖3个:曾宪廷的小品《棒棒大哥》、黄涛的油画《缝》、郑瑞舜的摄影《鬼城庙会》组照;
二等奖15个:戴玉泉的散文《谁是犹大》、高峰的诗集《黑洞》、万政策和陈祥发的小品《抢男人》、徐正煜的书法《橘颂》、丁筱的书法《砚田笔耕》、陈家范的油画《长征路上》、郑南初的漫画《简报》、邹友蒸的国画《梅花怒放》、向亚仙的油画《汉宫良宵》、雷雨风的油画《古镇》、余建平的摄影《三峡农家》、梁德海的摄影《渴望》、李涛的摄影《金秋乐园》、张公度的摄影《回归喜讯传山寨》、何家吉的摄影《巨蟒浮云》;
三等奖14个:陈祥发的散文《用胆识和智勇兑现昨天的神话》、周茂祥的诗歌《流溪杯的性格》、姚玉枢和陈庆根的散文《世界摩岩石刻之最——丰都鬼王》、舒文武的唱词《选嫁妆》、丁维农的书法《明珠归来》、石林的书法《香港回归,普天同庆》、段维的水粉画《妈妈,我回来了》、陈勇的油画《乡间小路》、秦黎明的国画《荷花图》、鲍治国的油画《山妹》、何良树的摄影《山丫》、廖仕明的摄影《老大姐》、付廷贵的摄影《春韵》、徐洪的摄影《脊梁》。
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丰都文艺工作者对丰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丰都地域文化内涵。“丰都文艺创作奖”作为丰都县文艺创作的最高奖项,其紧扣时代脉搏,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树立本县文艺战线展现“精品意识”,促进了本县文艺作品的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丰都文艺事业的发展极具意义。
“丰都文艺创作奖”获奖名单 馆藏档案
从1998年至2003年共举办六届“丰都文艺创作奖”评选活动,收到申报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419件,238件作品获奖。通过举办“丰都文艺创作奖”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文艺创作氛围,让人们在丰都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大大激发了文学艺术创作热情,让人民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促使更多丰都人民深入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促进全民参与文化建设,大大增强了地方文化自信。
一等奖摄影作品 郑瑞舜《鬼国神鼓》 馆藏档案
在中国“文化自信”战略推进期,县政府加大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持续开展多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为丰都人民提供了展示自己创作才华的平台。近年来所举办的“丰都县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评选”“南天湖首届文创大赛”“凤凰文化文艺作品评选”等评选活动,以及推进的“新丰书院”“全民艺术普及”等公共文化项目,深入挖掘丰都本土的文化基因,激活了丰都历史人文资源的现代价值,营造了热爱丰都文化、热爱文艺创作的氛围,涌现出一大批本土优秀文艺家,为丰都文化的弘扬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奠定了丰都文化特有的品牌基础。
来源:丰都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