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商家为吸引消费者,推出了各类低价团购体验课。从9.9元的篮球体验课到19.9元的绘画课,这些看似诱人的课程,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大家都想借此“薅羊毛”,体验一把超值的学习乐趣。但低价的背后,究竟是实实在在的优惠,还是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29.9元舞蹈体验课
低价背后套路深
今年3月,市民张欢看到我县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推出29.9元的体验课,包含4节热门爵士舞课程。张欢一直对爵士舞感兴趣,看到这个价格觉得十分划算,便下单购买。
到店上课后,张欢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存在差异。课程时间被压缩,原本每节1小时的课程,实际只有40分钟,而且授课老师也并非宣传中的“资深舞蹈教练”,而是一位看起来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不仅如此,在上课过程中,销售人员还不断向她推销年卡。
“他们说年卡只需2888元,非常划算,还能享受一对一的专属指导。”张欢说,“我表示考虑一下,他们就一直劝说,甚至说当天办卡可以额外赠送10节课。”
当张欢提出想要退掉未上的体验课时,却遭到了商家的拒绝。商家称,体验课一经购买,概不退款,这一规定在购买页面的角落里有标注,但张欢表示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到。
低价体验课乱象丛生
消费者频频踩坑
记者走访了县城多家提供低价团购体验课的机构,发现类似张欢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县城区一家绘画培训机构,李玉团购了19.9元的儿童绘画体验课。到店后,商家却告知她,体验课只能使用特定的低价绘画工具,如果要使用更好的工具,需要额外付费。
“说是体验课,结果各种限制,孩子用那些便宜的工具根本没办法好好体验绘画的乐趣。”李玉说,“而且课程结束后,他们就一直推销几千元的长期课程,让人很反感。”
随后,记者走访了其他提供低价体验课的培训机构和商家,发现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在低价体验课上偷工减料,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还有些商家利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到店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强制推销,一旦消费者不购买后续课程,就会在服务上大打折扣。
在县城一家舞蹈培训机构,记者团购了19.9元的爵士舞体验课。到店后,工作人员先是热情地接待,但在体验课上课过程中,不断穿插推销课程,让人难以专注学习。体验课结束后,更是被拉着介绍各种高价课程套餐,当记者表示考虑一下时,工作人员的态度立马变得冷淡。
同样,在县城一家书法培训机构,记者发现所谓的低价体验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老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示范了几笔,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对于学生的错误也没有及时纠正。而当记者询问后续课程价格时,发现价格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律师建议
消费者要谨慎消费 保留证据
针对低价团购体验课存在的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王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崔红东。他表示,商家在销售低价体验课时,应当向消费者如实告知课程内容、服务标准、退费政策等关键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隐瞒重要信息。
“如果商家的宣传与实际服务不符,或者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退还费用。”崔红东说,“消费者在购买低价体验课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购买凭证、宣传页面截图、沟通记录等,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崔红东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低价体验课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对存在问题的商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低价团购体验课市场看似繁荣,但背后隐藏的问题不容忽视。大家在面对低价诱惑时,一定要保持理性,谨慎消费,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能够加强监管,让低价体验课真正成为消费者‘薅羊毛’的福利,而不是消费陷阱。”崔红东说。
记者手记:
低价团购体验课背后的种种乱象,无疑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看似诱人的 “薅羊毛” 机会,实则可能是布满荆棘的消费陷阱。
从消费者角度看,自身权益意识淡薄是踏入陷阱的重要因素。这警示消费者,无论面对何种低价诱惑,都要时刻保持清醒,认真审视合同细节,不被商家的花言巧语迷惑,切实捍卫自身知情权与选择权。
同时,商家逐利本无可厚非,但以不正当手段误导消费者则触碰了商业道德与法律红线。部分商家虚假宣传,将体验课描绘得天花乱坠,实际课程却货不对板;强制推销高价课程,严重破坏消费者体验。这种短视行为虽能一时获利,却损害了自身口碑与长远利益,破坏市场信任环境。
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作为,针对低价体验课市场出现的问题,加大巡查与惩处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督促商家依法依规经营。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消费者擦亮双眼、商家诚信经营、平台严格把关、监管部门履职尽责,才能净化低价体验课市场,让消费回归理性,真正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互利共赢 。
记 者:李倩倩
编 辑:李玉婷 彭荣庆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