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让老人远离“神药”

来源: 浏览量:1851 更新时间:2025-04-10 16:43:55



免费领取鸡蛋、面条,“教授专家”轮番登场,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精准围猎的养老诈骗套路,老年人一旦上当,遭受的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保健品诈骗的剧本往往雷同:首先,“温情破冰”,推销员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幌子,用鸡蛋、面条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参与,又或是“情感绑架”,通过嘘寒问暖、上门服务等方式建立信任。然后,则是“专业洗脑”,利用伪科学术语编造疗效,配合“患者”现身说法制造抢购假象。

随着互联网和直播的普及,保健品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平台和视频直播引流,变得更加隐蔽且波及范围更广。

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为诈骗提供了温床。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年老病多,对健康的需求增大,而科技日新月异,老人对新兴的健康知识和产品信息了解不足,容易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健品行业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使得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打击。

此外,子女忙于工作导致情感缺位,让骗子的“亲情攻势”乘虚而入。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受骗老年人承认“推销员比亲儿女还贴心”。这种情感代偿机制,使老年人在“被需要”的错觉中逐渐沦陷。

养老诈骗无论采取何种套路,无论是在线下门店挖坑,还是在线上直播间设局,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或规律,都离不开“把手伸向老年人的钱包”这一本质,都会暴露一些蛛丝马迹。

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该加强对线上线下有可能涉及养老诈骗的异常情况的监测,健全监测网络,多渠道收集发现异常信息,提升对异常信息的反应、研判、处置效率,把异常信息作为打击养老诈骗的突破口,实现抓早抓小,让防诈治理更靠前。

社区可设立“银发反诈课堂”,邀请医生、民警讲解常见骗局,组织老年人参与防骗演练。

而防治保健品诈骗,本质上是一场代际沟通的革命。当我们在朋友圈转发防骗指南时,不妨多花十分钟陪父母聊聊家常,定期带父母体检;当社区举办健康讲座时,不妨主动陪老人参加;在发现老年人有长时间上网、频繁网购或经常领回各种廉价物品、参加相关营销活动时,应该引起足够警惕,积极与老年人沟通,问明原因,及时劝导。

此外,其他人在发现老年人有频繁出入某场所听讲座、参加营销活动、购买保健品等异常情况时,也应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承担一份呵护老年人的责任,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唯有让科学理性的阳光照进每个家庭,才能真正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与“健康梦”。毕竟,最好的“保健品”,永远是子女的关心与社会的温度。

(林雪琴/文 陈治同/图)


丰都新农人 乡村振兴 富民惠民 丰都艺韵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