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近日,记者来到兴义镇石佛场社区三组,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不久便见一位身影正忙碌于一片绿意盎然之中——兴义镇新农人杨国中正在清理羊圈。
从童年时期帮助家里孵化小鸡,到如今成为当地知名的养殖大户,杨国中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一段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杨国中清理羊圈
归乡创业养殖土杂鸡
杨国中10岁那年,便开始帮助家里孵化小鸡。随着年岁的增长,杨国中离开了家乡外出务工。
2016年,杨国中已在外漂泊了十几年。随着家乡的发展,他的心中悄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回家搞养殖业。
回到家乡后,杨国中通过考察发现,老家背后两块山坡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植被丰富,非常适合养殖。所以,他和村民协商,承包了100多亩山坡地发展养殖。
杨国中凭借着儿时积累的养鸡经验,迅速走上了养殖之路。起初,规模并不大,一年下来只能养殖约8000只土杂鸡,年销售额也仅维持在8万元左右。
“虽然我没读什么书,但我知道搞养殖,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于是,我那时候一边养殖,一边钻研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水平。”杨国中说。
2024年,他的鸡场年养殖量已经达到了2万只左右。
“他的土杂鸡品质优良,做出来的麻辣鸡口感确实不错,消费者喜欢吃,所以我们也爱用。”孙大姐麻辣鸡店的工作人员说。
多举措保障养殖顺畅
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养殖过程中,杨国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每当夏季来临,气温飙升,鸡群容易出现缺水的情况。一旦停水,就可能导致大量鸡只死亡,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修建一个大型的蓄水池。这样就可以保障鸡场的用水安全,防止因为停水而导致鸡群发生死亡的事件出现。”杨国中说,蓄水池可装10吨水,提供四天的备用水源,确保了养殖场的正常运转。
除了天气问题外,杨国中养殖中还遇到鸡群打架和生病等问题。因为养殖的主要是公鸡,时常会发生争斗,导致有鸡死亡。杨国中加强鸡舍的管理,并定期为鸡群接种疫苗、驱虫等预防措施,降低了死亡率。
在养殖技术方面,杨国中也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探索,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学习,经常和同行们交流经验、分享心得。
多元化发展尝试养殖山羊
在土杂鸡养殖取得成功后,杨国中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养殖事业。于是,他购买了几十只山羊进行试养,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我当时就是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后,我发现人们喜欢吃羊肉,对于羊肉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我决定尝试养殖山羊。”杨国中说。
山羊养殖与土杂鸡养殖还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山羊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自由活动时间,而且它们的食性也与鸡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些特点,杨国中对养殖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为山羊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杨国中的山羊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现在一年养殖200只左右的山羊,并将山羊卖给当地的饭馆和酒店。这些山羊因肉质鲜美备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山羊养殖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万元左右。
“在养殖山羊的过程中,其实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山羊容易生病、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等。因此,我请教了技术人员,学习山羊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方法,并逐渐掌握了山羊的养殖规律和管理技巧。”杨国中说。
如今,杨国中的养殖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土杂鸡和山羊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场。
“杨国中确实肯干敢干,并且能吃苦。他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动了我们其他村民共同发展,大家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了。”村民张太明说。
记 者:李 巧
编 辑:李玉婷 林雪琴
编 审:陶 涛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