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记丰都县第七届
“十大孝善人物”隆厚福
丰都县包鸾镇,
有这样一位年逾七旬却依旧发光发热的老人,
他叫隆厚福,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孝善与担当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走进他的故事。
爱心食堂里的忙碌身影
PART.01
近日,在包鸾镇青鸾路的爱心食堂,常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忙碌的身影。他一会儿给吃饭的老人们添菜,一会儿又忙着盛饭,还不忘关切地询问:“符合你们的口味不?” 这位老人就是隆厚福呀。2023 年,他挑起了爱心食堂运营的担子,这一挑,那可是全年无休,还没有报酬福利呢,可他却毫无怨言,一门心思地要把这 “小食堂” 办出大成效,用它撑起包鸾镇的 “大民生”。
隆厚福在爱心食堂运营上还很有一套,创新推出了 “四化” 模式,还推行换餐机制。为了保证饭菜质量,专门请了擅长厨艺的居民炒菜、手脚麻利的老党员打杂、能写会算的老人记账,并且象征性地支付一点工资。后来发现盈亏不稳定,他又想出妙招,当地村民可以用自家大米、蔬菜、猪肉、柴火交换等价值饭菜,或者到食堂干活来换饭菜,还向社会群体推出套餐,就这样,成本慢慢降下来了,来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平时有 80 多人用餐,赶场天更是能达到 120 余人次呢,看着大家吃得开心,隆厚福打心底里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童年坎坷却意志顽强
隆厚福的童年可谓充满坎坷呀。在他 10 来岁的时候,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婚了,母亲带着三弟改嫁后又生了两个弟弟,父亲再婚也添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最后就留下他和 8 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好在继父是当时包鸾公社的干部,资助他读完了初中。
1972 年,隆厚福报名参军,5 年后返乡。可命运似乎还在考验他,上世纪 80 年代初,父亲、继母在短短两年内相继去世,留下三个才 10 岁左右的弟妹。亲戚邻里都劝他别管了,可他却坚定地说:“现在他们没了爸妈,我是家中老大,理应担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把他们拉扯大。”
他当过兵,有力气、有干劲,为了让弟妹们能好好生活,啥挣钱他就干啥,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钻,硬是咬牙坚持让弟妹们念完小学,后来还帮他们修房造屋,一直到每个人都结婚成家,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呢。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办窑厂、开糖厂、建粉条厂,成了当地最早一批 “万元户”,也因为勤劳、孝善、有担当,在包鸾镇收获了好名声,很快就结婚成家了。
把老体协办得风生水起
隆厚福 58 岁的时候提前退休了,不过他可不想就此闲着呀,回到包鸾镇就组织民间艺人创办了乡村乐队,吸引了一帮老年人跟着他干。镇老体协负责人代邦周看到他这么有号召力,就动员他挑起老体协的担子,后来还培养他入了党呢。
隆厚福就把乐队交给儿女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老体协的工作中。当时老体协条件可差了,会员不到 30 人,活动少,活动室还是土坯房呢。他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对土坯房进行粉刷装修,还购置了音响、服装等设备,不光开展体育活动,又牵头成立了文化艺术团。
他这一番努力,让老体协的工作越来越出色,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15 年,隆厚福当选老体协主席,后来还兼任老体协党支部书记呢。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大队伍,把那些闲来无事的老人都团结起来,一起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很快,腰鼓队、门球队、龙狮队、乒乓球队等纷纷组建成立,还在花地堡、飞仙洞、龙井等村(社区)分别成立分会,老体协会员一下子就达到 300 余人啦。就像包鸾镇党委宣传委员蒲涵修说的那样,在隆厚福的组织下,老体协的老人们闲言碎语少了,宣传政策的多了,成了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呢。
隆厚福老人这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在退休后依然绽放着光彩,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帮助,他就是咱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呀!让我们一起为他点赞,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他身上汲取正能量哦!
怎么样
小伙伴们
是不是被隆厚福老人的故事
深深打动了呀
欢迎大家
在评论区
分享自己的感受哦~
记者:李达元
编辑:段敏、李玉婷
编审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