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致富路上好“丰”景 ——记兴义镇新农人秦廷顺

来源: 浏览量:2455 更新时间:2025-01-13 11:03:19

秦延顺察看四季豆长势


记者 李巧

近日,记者来到兴义镇保家寺村一组,眼前的蔬菜大棚如白色的波浪铺展开来,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大棚里,有个人正弓着腰,用手捏着一片枝叶检查是否生病,他就是新农人秦廷顺。

秦廷顺从军营到养殖场,再到工地,最终回归家乡,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踏出了一条特色种植之路。

从退役军人到新农人

每天早上4点,天还没亮,秦廷顺就起床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进入大棚给蔬菜施肥、浇水……,有时候半夜12点他还在忙着送蔬菜。

1968年出生的秦廷顺,4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培养了不屈不挠的精神。退役后,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投身于养猪事业。

那时候,秦廷顺的养猪场规模不大,只有30多头猪,但秦廷顺却干劲十足,他说:“养猪虽然辛苦,但看到小猪崽一天天长大,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养猪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秦廷顺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于是,他放弃了养猪场,外出务工。

在工地上,秦廷顺从最基础的工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自己承包工程。然而,工程款的结算问题却让他倍感头疼。

“有时候,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结果工程款却迟迟拿不到手。”秦廷顺回忆起那段日子,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情。

2021年,秦廷顺选择回到了久违的家乡。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地大棚蔬菜的种植却相对较少,市场潜力巨大。于是,他决定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绿色种植提升蔬菜品质

说干就干,秦廷顺在家乡承包了150多亩土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

“当时修建大棚的时候,政府也非常支持,还给了我很多补贴,让我的信心更足了。”秦廷顺说。

为了确保蔬菜的品质和口感,秦廷顺决定走绿色种植路线,坚决不打除草剂,全部采用人工除草和施肥。同时,他还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喷灌系统,既节省了水资源,又提高了灌溉效率。

在大棚里,秦廷顺精心选择了萝卜、青菜、裹心白菜、冬瓜等品种进行分类种植。他深知,要想种出好蔬菜,技术是关键。

“刚开始的时候,我连怎么施肥都不知道,蔬菜生病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记得2021年,大棚里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黄瓜和番茄几乎没有收成。我当时看着那些被病虫害侵蚀的蔬菜,心痛得都快哭了。”秦廷顺说。

但挫折并没有击垮他,痛定思痛后,更加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蔬菜种植技术,经常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并积极向农技人员请教。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秦廷顺逐渐掌握了蔬菜种植的技术。现在他的大棚里,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品质上乘,不仅直接售卖到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而且还由渝途公司收购蔬菜,再卖给县内各单位食堂。

“如今冬瓜亩产达7千斤左右、青菜亩产达5千斤左右……一年下来销售额可达到20多万元。”秦廷顺说,这不仅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坚定了他继续走绿色种植道路的决心。

带动村民增收

“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让大棚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必须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秦廷顺说,他聘请了当地的村民到大棚里干活,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在这里干活挺好的,离家近,还能挣钱。”在大棚里干活的村民胡道德笑着说道。目前,秦廷顺的大棚已经聘请了8名工人。

除了提供就业机会外,秦廷顺还积极传授自己的种植技术。他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种植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家乡的蔬菜产业发展。

秦廷顺计划再修建一条700多米的机耕道路,方便农耕机进出大棚,提高运输能力。同时,他还打算引进更多的蔬菜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完善大棚设施,将喷灌改为滴灌,进一步提升大棚的效益和竞争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路子。”秦廷顺信心满满地说道。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20250110 丰都时政 义诊进基层 温暖群众心 张国忠等县领导与企业家们欢聚一堂 共贺商会十年华诞 共同迎接新春佳节 县政府召开第89次常务会议 唐守渊主持 20250110 丰都时政 寒潮来袭 保供电护民生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