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村民使用“母亲水窖”提供的自来水
本报通讯员 陈燎原 邹宇涵
今年来,县妇联通过实地勘察论证,积极对接争取,通过实施“母亲水窖”集中供水项目不断改善缺水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推动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难题,促进当地产业增收创效。
主动下沉了解实情
积极谋划精准立项
“我们这个地方,每到冬夏季节就爱停水缺水,不要说灌田浇土,连吃饭喝水都是用提前蓄在水缸里的水。”县妇联干部在暨龙镇凤来社区一次入户走访时偶然听到居民说起用水状况,有些无奈。
通过与社区干部交谈了解到,凤来社区地处高山偏远山区,海拔在550米~1100米,大部分居民是水厂集中供水,有小部分居民的水源主要为山泉水,但极易受气候影响。每年夏、冬两季都会出现短暂性缺水,需要政府送水才能解决饮水难问题。
“通过我们的分析论证,如果能够争取资金再补充修建一座蓄水池,应该能大大缓解缺水问题。”凤来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万红说。
县妇联收集到信息后,迅速组织县镇两级妇联干部会同社区干部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发现该社区10—13居民小组季节性缺水情况较为突出,700余人存在饮水困难风险。
针对问题,县妇联召开党组会认真研究,决定主动对接市妇联,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集中供水项目支持。今年,成功争取项目资金45万元。
强化全过程跟踪监管
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通过充分设计论证,我们将新建沉砂池2座,闸阀井9座,以及调节池、减压池等配套设施,计划在今年完工投用。”施工方负责人说。
县妇联会同暨龙镇等单位建立健全从项目前期、项目施工,到竣工结算各阶段的跟踪监管机制,选派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干部组建督导组,通过定期听取施工方施工进度,随机现场勘察走访、抽查耗材品质等方式全过程跟踪监管,及时掌握项目最新动态,确保“母亲水窖”项目按照规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和工期等组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母亲水窖’项目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1年开始实施的慈善项目,不仅为缺水地区改善了饮水困难问题,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县妇联副主席胡曦月介绍。
目前,丰都县暨龙镇凤来社区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群众饮水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产业发展动能得到加速释放
“以前我们这几个居民小组总是在冬夏季节就缺水,现在有了‘母亲水窖’,我们彻底摆脱了背水、拉水、排队接水的负担。”谈起“母亲水窖”,受益居民蹇永梅高兴地说。
据悉,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年平均供水量约33618立方米,全面化解了10—13三个居民小组700余人饮水问题,为村里特色雷竹、高粱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暨龙镇白酒驰名县内外,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优质原料、清洁香甜的水源。”暨龙镇一位酿酒师傅说,“我听说‘母亲水窖’项目的水源取自水质干净香甜、长期不断流的斑竹林山泉水和团田山泉水,我也想尝试利用优质水源扩大产能。”
目前,暨龙镇正全力打造以白酒产业链为核心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的多元化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暨龙镇高粱、玉米产业发展和凤来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助推暨龙白酒产业提档升级。
“我们先后实施了龙河镇、暨龙镇‘母亲水窖’项目,涉及金额95万元,惠及3000余人,有效化解了群众饮水难题,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县妇联主席高婧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