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人物名片:
李世佳
重庆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法制支队一级主办,三建乡廖家坝社区驻村第一书记
廖家坝社区简介:
廖家坝社区距丰都县城28公里,是集传统涉农村社、易地搬迁安置地、征地拆迁区域和自然古村落为一体的典型综合性社区。该社区主要有鲜桃、青脆李、雷竹等特色产业。
鲜桃产业基地
实习记者 李巧
受组织选派,我于2023年6月来到三建乡廖家坝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在社区两委的支持下,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共同推动廖家坝社区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党建引领强基础
固本培元步伐坚
我深知,只有强化党建引领,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驻村以来,社区党支部以青年文明实践站、社区红十字会为战斗堡垒,积极创建“活力型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党员报到、开展党员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11月,我们按照组织程序吸纳了两名“95后”社区专干为中共党员,并培养了一名返乡大学生为党支部副书记,为组织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其他兄弟单位开展党组织活动,共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今年2月,县委组织部在2023年度考核中,推荐我们为“优秀”等次;8月又获评三建乡优秀共产党员,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和上级组织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水平,我们探索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驻村工作队以“村规民约”为准则,实行“五步工作法”,成功处理、化解了农户矛盾纠纷10余起。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夏日送清凉、西瓜沁人心”“关爱残障户、五保户、特困户”等公益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乡风文明氛围。
产业兴旺促发展
强村富民谱新篇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更是村民增收的希望。驻村工作队坚持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现有产业管护水平和增加农户可支配性收入为目标,逐步将廖家坝社区打造成为龙河流域商贸旅游中心的主要集散地。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廖家坝社区的产业品种较少,附加值较低。因此,我们大力发展本土优势特色农业,围绕脆李、鲜桃、雷竹笋等优势品种,带领农户们勇闯“三变”改革之路。目前,已经稳定发展核心产业1900余亩,成功将“沉睡”的资源转化为“鲜活”的发展动能。在形成青脆李、竹笋、鲜桃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还多次邀请市派产业指导组交流探讨新品种嫁接、土壤气候、林下套种、病虫防治、科学管护等技术,大力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等新模式,产业覆盖率实现100%。
去年10月和今年11月,社区召开居民大会并全票通过集体分红方案,将近两年集体经济收益的40%按各农户所持股份进行分红,每户人均纯收入增加525元。
同时,我们还优化了乡村生产与经营方式。围绕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宽销售链的目标,我们新引入投资超430万元的冷水鱼产业基地,并于今年8月份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产鱼10万公斤,产值达300万元。此外,我们还差异化建设了桃李笋竹等产业,在新场镇一体化打造了“新农人孵化、农产品加工、残疾人创业、美团京东云仓、电商集配”五大功能区域。驻村工作队大力扶持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的“新农人”社区电商平台,联系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县统计局实现消费帮扶20多万元,帮助组织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并在各大直播平台上打造廖家坝社区土特产新名片。去年6月至今,电商平台销售额已超200万元。
和美乡村共筑梦
幸福家园展新姿
推窗望山,出门踏桥,四面环水。这是廖家坝社区独有的区位优势,也是我们打造和美乡村的愿景。新场镇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00多套新房拔地而起,绿化、市政设施、人居景点等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未来,这里将是一座宜居、宜游、宜发展的新场镇。
我们注重旅游场镇建设,引入高水平团队运营物业管理,打造功能齐全的旅游新镇。同时,积极探索“农业+文创+乡愁”的融合模式,用好“山水三建、梦里老家”的名片,设计出具有社区特色的廖家坝社区LOGO。这个LOGO不仅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更成为了我们文化认同和乡村辨识度的象征。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改善村民生活的重要一环。今年,我们完成了道路改扩建、公路钢架防护栏安装、人行便道和产业路建设等工程,让村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同时,我们新(整)修山坪塘、产业水池,铺设产业供水管网,解决了人畜和产业的用水问题。
人居环境的治理,是提升乡村品质的关键举措。新建社区公厕、垃圾分类点、人居环境示范点和小微湿地,让社区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铺设,以及污水处理站的升级,让场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新增的市政环卫岗位和公益岗位,让社区道路和绿化地带得到了日常维护。今年4月,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登山步道和红军亭扩建完成,既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更彰显了廖家坝社区的红色文化。
为民办事用真情
安居乐业展笑颜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建设,是我们保障村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入户调查发现,社区空心化严重,老年人居多,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因此,我们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让老年人在社区中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服务。同时,我们超额完成了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任务,并成功创建为丰都县首批模范基层红十字会组织。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关注未来的重要体现。社区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兑现了教育奖励扶助基金,符合政策的学生资助率达100%。今年,社区还有3名学生考上了重本以上的大学。
此外,我们还不断凝聚社会力量。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干部到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总部学习交流,为社区乡村振兴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与广州美赞臣集团的合作,更是为社区儿童带来了营养改善计划,为社区儿童捐赠了价值60.5万元的营养奶粉,让607名14岁以下儿童受益。此外,我们还与美团公益和壹基金合作,建成了全国第1543座“美团乡村儿童操场”,为孩子们送上了这份珍贵的儿童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