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人物名片:
谭德银
丰都县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助理,树人镇岩口场村驻村第一书记
岩口场村简介:
岩口场村位于树人镇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村域面积9.8平方公里,户籍994户2845人。全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要产业,其中发展花椒1200亩、榨菜1300亩、琯溪蜜柚1200亩。
榨菜产业
记者 邓军杰
2023年1月,我受单位委派,到树人镇岩口场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近两年来,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围绕“牢底线、增动力、惠民生”思路,着力提升村集体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岩口场村乡村振兴推进取得较好成效。
多措并举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岩口场村产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其中花椒、榨菜、琯溪蜜柚占主导,为了摸清村里产业发展情况,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调研了全村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并积极开展服务新农人工作。
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三组的一条产业便民道路因年久失修导致路面破烂不堪,严重阻碍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和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向上汇报并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资金。现在,这条长600米,宽5米的产业便民道路得到了有效修复,为周边12户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我还利用派出单位的帮扶资金3500元,解决了二组土原修建的产业道路欠款这一遗留问题,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去年,我还与村支两委一起根据本村实际制定相关发展方案支持发展种养殖业,共培育发展新农人16人,有效推动了全村产业发展。
用好法治力量打造无讼村社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自驻村以来,我和驻村队员始终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用好“细、巧、暖”三招,深入田间地头,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风险不外溢乡镇”。
我与驻村队员们通过上门走访、日常入户等方式,及时发现村内各类矛盾隐患。比如,我们在定期走访脱贫户时,发现10余户农户存在相邻权纠纷,我们便邀请镇村干部一起出面调解、积极化解,邻里关系得以修复。同时,我还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巧用案例,找准调解工作“突破口”,用好法、理、情客观评判是非对错,成功调解纠纷53起。比如,去年我主动与村组干部一道,积极协调处理渝万高铁建设征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参与土地丈量及登记工作,全年共协调处理高铁征地各类纠纷13起,有力推动了渝万高铁工程建设。在矛盾纠纷化解后,我还定期上门回访,询问化解情况,督促履行义务,传递司法温情,确保既解矛盾纠纷又解“心结”。
此外,我们还精准治理织密法治网,依托丰都法院“法润新禾”助农品牌,助推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同时,我们围绕花椒、榨菜、琯溪蜜柚三大主导产业,设立了“法润新禾小站”,并积极服务党委培育的22名“新农人”,精准对接“新农人”法治需求。同时,采用“面对面、心贴心”的普法方式,用浅显易懂接地气的语言、院坝会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营造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整治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在驻村期间,我积极配合村委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分组走访、宣传、检查、督促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身体力行到村民家中打扫清洁卫生,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并组织专人对本村各组公路沿线等公共区域杂草杂物进行彻底清除,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同时,我还积极协助村委开展国土进出平衡和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活人墓、违建大墓专项整治等工作,目前全村已复耕复种撂荒地200余亩,清理整治违建大墓44座。此外,我还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帮扶资金30000元,改善了村党群服务中心灯具、办公桌、办公室门窗等办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