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百年丰都·党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7年7月——1945年8月)

来源: 浏览量:7397 更新时间:2021-04-19 16:30:07

1937年
7月,“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丰都人民积极支持抗日战争,开展抗日宣传、抵制日货等活动。城内居民门前贴上“从今天起不买日货!”等标语。
9月,丰都进步学生彭金梅 (女,又名陈健)、熊灵兰 (女,又名维克)、沈祖华(女)、秦北辰(又名秦正奎)等人,首批奔赴延安。到1941年止,全县约有30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国斗争。
12月,县城各学校均提前一个月放寒假,师生组成抗日宣传队,分赴4个区、42个乡镇进行抗日宣传。
年底,中共长江局派朱泽淮回丰都,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8年
2月,私立平都中学建立,朱泽淮被聘任教务主任。

5月,县城各校师生800多人,组成25个宣传队,奔赴城乡开展“反日侵华”宣传周活动。


同月,朱挹清受省工委派遣,回丰都清理党员和恢复党组织。他首先接上曾季鲁、朱泽淮的党组织关系,随即着手筹建县委。

7月,县中、平中、适存女中的学生在朱泽淮的组织下,成立了“丰都县抗敌后援分会学生支会”。

8月,学生支会组织了“丰都城厢学生假期救亡同学会”,在城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时开展“七·七”献金、募集资金、支援前线、慰问伤兵及出征壮丁、给抗日前线将士写慰问信、寄慰问品等活动。


同月,中共丰都县委建立。朱挹清任书记,朱泽淮、曾季鲁为委员,后增补了傅杰(女)、陶一琴、余渊等为委员。

9月,朱挹清调离丰都,县委由朱泽淮负责。在此期间,中共县中支部、适存女中支部、平都中学支部先后成立。


同月,由朱泽淮倡导、审稿,樊永惠(女)、李正英(女)、任在益(女)主编的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的《丰都妇女》杂志创刊号出版发行。

11月,县委在县城小西门设立“重庆各报丰都代办处”,借此扩大《新华日报》的发行。

12月9日,丰都县城中学生集会,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3周年。会后,学生们走上街头,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年底,中共川东特委派许立群来丰都,宣布成立丰(都)、石(柱)中心县委。由朱泽淮任书记,曾季鲁任副书记,陶一琴任组织部长,谭蓬盛任宣传部长,傅杰任妇女部长,廖宏柄(斗寅)、余渊任青年部长,周日庠(黄周章)任秘书。

1939年

1月,中共丰石中心县委决定,在丰都建立“丰都战时妇女服务团”,由唐应芝(陈兰亭的三姨太)任团长,傅杰、谢友论(后方医院协理员)任副团长,办抗日墙报,演抗日救亡戏剧,慰问抗日伤兵,开办贫民夜校。


同月,共产党员秦禄廷任江池中心小学校长,在江池小学建立了党组织。

2月,中共南方局举办马列主义训练班。中心县委派傅杰、廖宏柄前去学习。


同月,县立中学、平都中学联合组建“疾呼剧团”与“丰都战时妇女服务团”,并在县城公演,劝募寒衣。


同月,朱泽淮调离丰都到乐山五通桥。中共丰石中心县委由曾季鲁接任书记。

3月,曾季鲁任新办惠平小学校长,以此为党的活动据点,先后安排了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在校工作或隐蔽。
4月,“孩子剧团”来丰都巡回演出。丰都“疾呼剧团”与其联合公演,并举行歌咏大会和抗敌宣讲竞赛。
夏,由傅杰、曾季鲁、陶一琴、周补郎等人集资400元,开办“丰都文化书店”,公开发行大众书籍,内备进步书刊,供进步青年购买或阅读。书店由周日庠任经理。
9月,傅杰去高镇女校任教,在那里组织“晨呼队”,每天清晨,将住校学生和老师组织起来,上街呼喊口号,唤醒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还办起贫民夜校,鼓励贫苦市民学文化、学政治。
10月,“丰都文化书店”被县政府查封,周日庠被传讯,进步书刊被没收。此时,川东特委组织部长石正英在丰都视察工作,及时通知傅杰撤离转移。

年底,因党内一些同志奔赴延安或撤离转移,党员减少。上级决定丰都与石柱的党员合编成一个支部,由曾季鲁任书记。支部与涪陵党组织发生关系。不久,因两地分散,不便开展活动,丰都与石柱两县仍分别建立支部。

来源:丰都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彭春蓉

责编:段敏

审核:李永生 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看丰都客户端。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百年丰都·党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4月12日—4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张照片 全球连线|创意微视频:习近平的博鳌关键词 第一报道 | 后疫情时代,习主席提到的“亚洲金句”这样照进现实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