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重走四川二路红军路】二路红军诞生记

来源:看丰都APP 浏览量:6794 更新时间:2021-03-24 11:00:47

编者按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以下简称“二路红军”)是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由中共四川省委、省军委直接领导和组建的一支革命军队。二路红军担起了党和人民的重托,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坚信革命斗争必胜的信念,树立了耕者有其田的美好理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为切实营造我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浓厚舆论氛围,生动展示丰都百年红色记忆,讲好丰都党史鲜活故事,挖掘丰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激励和动员全县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本报特别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重走四川二路红军路”系列采访报道,组织记者沿着四川二路红军战斗足迹,深入沿线部分革命老区挖掘采访,讲述艰苦卓绝斗争历程中的红色故事,展现革命老区辉煌历史进程。敬请关注。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地(鸡石尖)


1930年4月7日,在丰都与涪陵交界的铜矿山鸡石尖岩脚一块200平方米的草坪上,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召开宣誓大会,宣布正式成立。


重走四川第二路红军路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一)


近日,记者随“重走四川二路红军路”采访团走进包鸾镇,寻访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宣誓大会旧址,重温那段不容忘却的峥嵘岁月。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简介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宣誓大会旧址位于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五组,曾经的草坪至今仍在。草坪附近几乎都是悬崖绝壁,四周灌木丛生,脚下草木腐烂形成的厚厚黑土,诉说着这里的人迹罕至。凝视这片黑土,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游击队队员使用过的武器


1930年3月19日凌晨,国民党驻涪二十军一师三营正在进行换防。十一连连长、中共党员赵启民趁部队换防间隙率部起义,带领两艘木船装载51名士兵,悄无声息地驶离涪陵城无祀坛码头,向下游的清溪场开去。下船后经清溪场步行到达罗云坝,与罗云乡地下党组织汇合。


李鸣珂烈士的遗书


时任罗云乡团正的尹觐阳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罗云“土地会”暴动后,经过党组织的统战工作,尹觐阳担任罗云乡团正一职。尹觐阳挂着罗云团正的牌子,暗地里干着共产党的事,他将已转移的刘伏洋等中国共产党党员召集回来,委任为团防教练长,同时委任李焕堂为教育长、赵克伦为师爷,从此罗云地方政权掌握在罗云中共党组织手中,并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将从县政府领取的枪支和从地主手中集中的枪支,加上发动群众支援的各类刀、长矛,分发给赤卫队队员。


农会会旗


4月初,共产党员李鸣珂赶到罗云,向特委传达了中共四川省委指示:以罗云赤卫队为基础,51名起义士兵为骨干,迅速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同时,建立二路红军游击队前敌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二路红军由李鸣珂任总指挥,赵启民为前敌总指挥,苟良歌任前委书记兼党代表,陈静任组织部主任,周晓冬任政治部主任,赵毅君任参谋长,何治华任副官长。下设红军游击赤卫队总部,尹觐阳任总司令,李焕堂、刘伏洋任副总司令。红军游击队下面分为2个大队,4个中队,中队以下按“三三制”设分队和小队。4月7日,二路红军游击队在丰都包鸾飞仙洞村与涪陵罗云乡交界地铜矿山鸡石尖宣告成立。


重走四川第二路红军路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二)


据资料记载,当时我党武装力量严重不足,面对国民党围剿,革命先烈只能依托有利地形打游击战。二路红军游击队成立之初共700人,武器装备严重不足,仅有90余支步枪和2支冲锋枪,大家使用最多的是大刀和长矛。


重走四川第二路红军路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三)


在党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转战于涪陵、武隆、彭水、丰都、石柱、忠县等近10个县、30余个乡镇,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开辟建立了1.6万平方公里的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川东地区工农武装的星星之火。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邓尧予

编辑:彭春蓉

责编:段敏

审核:李永生 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看丰都客户端。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牡丹花开盼君来 我在垫江等你 提速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积极助推建设“郊区新城” ——访县文旅委主任谭云昭 习近平在三明沙县考察调研 [微视频]春乡——丰都老乡,春天耕耘的故事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