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场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水巷子社区居民点
近年来,董家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从多方面、多方向共同着力,不断加强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大力发展自身产业,也高度重视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在董家镇采访时看到,村道路几乎都已硬化,车辆行驶过程中一路畅通。
“这两年,镇里一直在进行道路硬化工程,从以前的泥路、石子路再到现在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且还能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董家镇宣传委员刘映霞告诉记者,该镇今年投资1871余万元,建设“四好农村路”37.89公里,截至10月24日共完成23公里。
四好公路
“我们是今年住进的新房,一家人心里高兴得很,以后再也不用为房子的安全问题而担惊受怕了。”田方纯是该镇水巷子社区五组村民,对于村里今年进行危房改造的工作,她表示十分高兴和感谢。
据了解,董家镇除了对全镇进行“四好农村路”建设外,还持续推进C、D级危房改造、农村风貌改造和农房“四改”工作。目前,该镇共改造C级危房1043户、D级危房228户,农村风貌改造875户,农房“四改”428户,村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近年来,传统农业中的花椒产业和工业中寿衣、棉衣制作产业作为董家镇的主导产业,始终保持向上发展的趋势,极大的带动村民就业与致富增收。
“今年,全村共种植花椒1200余亩,其中有两百多亩的花椒产量达10000斤,产值约30万元。另外1000亩花椒林预计明年正式产椒,产量将大幅度提高。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会聘请村民对花椒产业林进行日常管护,让周边100户村民实现就业和增收。”董家镇龙头寨村村干部伯志国说。
危房改造后的新房
据了解,董家镇今年全镇农作物播种约5.6万亩,产量约2万吨,新栽和补植花椒3966亩,新增花椒大户16户,年产鲜椒1250余吨。同时,全镇肉牛新增存栏1182头,生猪新增存栏12800头,其余家禽存栏0.69万只。
除了传统农业,董家镇依托现有优势,改造寿衣、棉衣等传统加工销售产业,积极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
走在乡村路上,绿色的农作物蔓入眼帘,村舍房屋街道干净整洁,有着浓浓的淳朴乡村气息。
近年来,董家镇始终将保护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民生导向,把人与环境相结合,实现共同进步。
记者了解到,董家镇着力发展花椒等特色效益产业,累计完成花椒种植2.3万亩,覆盖贫困户500余户。累计实施各类教育949人次,发放教育资助金84.7834万元,劝返、送教实现11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为贫困户发放贷款216户1014万元,新型经营主体贷款15户520万元,利益链接贫困户111户,易地扶贫搬迁265人。开展“春风行动”和“暖心工程”,慢病帮扶40人,大病集中救治60人次。全镇全年脱贫59户158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展。
除了在精准扶贫上取得成效,董家镇在对全镇人居环境上也做出了努力。该镇贯彻“两山”理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年查处畜禽污染45家、关闭养殖户2家、整改4家。加强河长制体系建设,全面开展镇村两级河库巡查1320次,解决问题6个;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坚决杜绝任何方式的水源污染行为;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卫生村及卫生户评比13次,全镇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更加绿色生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