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夯实基础壮产业 居住环境大改善
近日,记者在走访虎威镇同心村时看到,一条条平整通达的水泥路连接着各个组,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坐落在山间,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卫生室、活动室、宣传栏等一应俱全……同心村在精准脱贫工作的推进下,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完善基础设施 焕发蓬勃生机
据了解,同心村全村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6个村民小组499户1621人,耕地面积2300余亩,现有贫困户36户110人,其中未脱贫2户4人。该村因交通不便、缺乏主导产业等原因而成为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焕发出蓬勃生机。
“以前,我们村比较贫困,出门爬坡,干活靠担,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晴天道路上尘土飞扬,村民赶集大多靠步行。路,成为了困扰我们村脱贫致富的大难题。”该村综合服务专干隆洪梅说,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快推进乡村道路、产业路的建设,让村民走出困境。
“你看现在我们村的公路修好了,人们出行也方便了。”隆洪梅指着硬化后的水泥路对记者说。记者看到一条条平整通达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公路上经常有车辆通行,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介绍,去年,该村建成“四好农村路”8.1公路、便民道路26公里,实现了村组通畅、组组通达的目标,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为村民发展经济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化后的水泥路
发展多种产业 帮助村民增收
“现在我们村的公路修好了,发展经济更方便了,村民的顾虑也就消除了。”正在地里面为蔬菜施肥的蒋福全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面为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发展蔬菜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主要鼓励大家大力发展蔬菜,自己还成为了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据了解,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了300亩的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南瓜、西红柿、糯玉米等。到目前为止,300亩的蔬菜基地已有150余亩种植了各种蔬菜,剩下的正在计划种植中。
“除了300亩的蔬菜基地,我们村上还大规模种植了香椿、青脆李和板栗。”蒋福全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也种植了一些板栗,但由于道路不通,销售成为了难题。去年,道路畅通后,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村里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又选择了大规模发展香椿和青脆李,通过政府带头,免费给村民提供树苗以及种植技术,让村民自己种植、经营管理,在收获后再由政府提供销售渠道,让村民直接受益。
“以前只是简单的种植一些蔬菜,拿来自家糊口和售卖一部分,收入也是入不敷出,现在增加了板栗、香椿和青脆李,收入增加了,孩子的零花钱也多了。”同心村村民陈家必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村共种植2400多亩香椿、150多亩青脆李和1100多亩板栗。隆洪梅说,种植业已经成为了该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下一步,在继续发展现有种植项目的基础上,将尝试发展其它产业,带动村民进一步持续增收。
居住环境改善 村民倍感幸福
住房有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更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隆洪梅说,目前,同心村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都有了保障。
“我以前的房屋盖的是土瓦,一遇到下雨天就会漏水,很不安全。”建卡贫困户陈家必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申请了C级危房改造,对房子的瓦片进行了更换,由原来的土瓦换成了更好的琉璃瓦,后面还进行了风貌改造和农房“四改”,现在房屋不漏水了,比以前也变得好看多了。“我改造这个房子自己花的钱很少,大部分都是政府补贴的,C级危房改造和农房‘四改’一共给我补贴一万多元,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坐上了安心房。”陈家必开心地说道。
“我的房子在去年也进行了C级危房改造和农房‘四改’,政府补贴了8000元,我自己也出了一些钱,把房子搞得更加宽敞、美观了。”陈顺华说。记者在陈顺华家看到,房间宽敞明亮,厨房干净整洁,添置了很多的生活设施设备。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村共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84户,其中C级危房改造158户、D级危房改造26户,农户的住房安全保障,村民感到十分幸福。(实习记者 邓军杰 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