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秦文杰同志,女,汉族,丰都县三合街道人,2005年11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10年当选南天湖东路社区党委书记以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带动,南天湖东路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丰都县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余次。
她本人也当选为重庆市党代表、丰都县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群众都笑称她是社区的“巷道书记”。
社区环境全景
秦文杰同志2010年上任伊始,一道难题就摆在她的面前。南天湖东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10月,面积0.5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5981户、16175人。下设12个居民小组、居民议事代表5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12名、流动协管员1名。社区党员207名,社区党委下设2个党支部,12个网格党小组,党员议事代表37名。
有县融媒体中心、平都中学等法人单位10余家,商铺1000余家,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便民服务点67个。
因丰都县是三峡库区唯一县城全淹全迁区县,在社区成立之初,整个社区面临着从物质到精神等方方面面整体重构的局面,遗留矛盾众多、社会关系离散、人口复杂密集,治理任务异常艰巨。
同时,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呈现出“困难家庭多、群众生活难,矛盾纠纷多、凝聚人心难,不良现象多、文明和谐难”等诸多问题,基层社会治理仅靠传统体制、政府力量,面临着“既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社会治理责任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的新政策新决定。
面对这样的背景和要求,秦文杰同志按照中市县相关部署,深入探索基层社区依法治理的新路径,创新一核多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完善以人为本的全覆盖服务网络、营造崇文尚德的家园式邻里关系,真正实现了矛盾多到矛盾少的转变,上访带头人到志愿者带头人的转变,邻里之间斤斤计较到互帮互助的转变,做到了“纠纷少、秩序好、社区稳定、居民满意”。
开展主题党日
聚焦“疑难杂症”
创新一核多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一)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
针对社区党组织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等倾向,秦文杰同志实施“支部+”模式,建立“支部+协会”“支部+公司”“支部+单位”“支部+网格”等20余个,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及党员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在“纪律规矩”“奉献作为”“道德品行”等方面,每个季度对“支部+”党建点以及所有党员实行“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并将结果张贴通报,进一步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县委办公室、县公安局以及三合街道共抽调20余党员干部与南天湖东路社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对社区进行滚动摸排,有效确保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扎实开展党员“政治生日”、党员“三亮”、“红镰”志愿服务等活动,建立党员义务巡逻、善廉、卫生突击、文明等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00余人次。
统筹整合驻社区行政部门等力量,联动非公经济党组织,共同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接纳在职党员“双报到”150余人,一对一“结对”帮扶群众,慰问群众60余人,涌现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秦文杰等10余位先进典型。
(二)构建多元化自治平台
面对人口过多、密度过大、人口构成异质性及社区中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存在,秦文杰同志适时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从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各类利益主体中推选产生议事代表51名、党员议事代表37名参与社区治理,民主协商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社区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各议事主体间建立共享、共建、共创运转体系,推动实现信息共享、阵地互开、活动载体链接。在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移风易俗等方面制定出台《居民自治章程》《居规民约》等自治制度,变“替民作主”为“自我治理”,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滥办乱办酒席、乱搭灵棚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
秦文杰同志坚持所有社区级重大事项都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实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切实对群众关注的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小区绿化等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充分讨论、凝聚共识,变“要我办”为“我要干”。
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对社区事务进行全程、全面监督,定期检查社区财务,公开有关事项,确保民主监督落地落实。“实事办得更多、效果更好、干群关系更密切。”在调研中,社区许多党员群众一致用“三更”描述了“四议两公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创新“三问”工作法
问政于民,对照党内教育列出问题,敞开大门让群众看在眼里,评判好不好,对不对,满意不满意,问出群众真看法。问需于民,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关注“菜篮子、米桶子、钱袋子”,问出群众真困难。问计于民,虚心听群众提意见,勇于让群众揭“伤疤”,问出改进真路子。
通过“三问”工作法,南天湖东路社区促进干部职能转变,致力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有苦能诉、有事能办、有难能帮”。丰都县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调研评估,南天湖东路社区在秦文杰同志的带领下探索推行的三问工作法达到了每一片土地有人精准听事,每一户人家有人贴心服务的管理目标。”
(五)注重多形式治理手段
整合资源、深化联动,配备1名专职社区干部、2名专职综治社工、1名流动协管员,实现平安办、治保会、警务室、调委会、治安巡逻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一体化运作。按照“方便群众、易于管理”原则优化网格布局,南天湖东路社区构建“网格长+楼栋长+若干志愿者”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打造24小时监控防护网,对夜归人员实行护送制度,为居民提供公共安全服务。推进社区干部“进圈入群”,借助微信等网络平台,组建各类网络社交群,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推进项目建设
聚焦“公共服务”
完善以人为本的全覆盖服务网络
(一)力求公共服务精细化
社区面对的是广大居民,为社区群众服好务是社区干部的基本职责。在秦文杰同志的带领下,整修设计了便民服务大厅办事区,设置群众咨询接访、文化体育、城市管理等8个便民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
公示《社区依法自治协助政府工作证明事项目录》,明确23项服务办事内容、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精确服务内容。建立“一站式受理制”“一次告之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确保为民服务高效。
规范社区干部行为规范“十不准”、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制等,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亮身份、亮岗位、亮职责、亮承诺”,确保责任明确、管理规范。
(二)推行公共服务全面化
实行群众事务干部代理制,社区干部、工作者、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等代送民生资金、代办证照手续、代言群众意见、代问具体困难、代发邮件书报等。根据群众需求,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家政“五送”活动。
加强流动人员管理与服务,重点为流动人口中的在籍学生、育龄妇女、失业劳动力提供上学、就医、计生、就业等信息服务,真正做到用服务吸引人、用服务凝聚人。
2020年疫情发生初期,一些居民因年迈等情形导致采购生活用品成问题,社区“贴心保姆”通过不定时走访,为行动不便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并及时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办法》,实行“积分制”“星级化”管理服务,对志愿者除定期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外,整合驻区商户给予志愿者服务优惠,切实提高志愿积分实效性。社区志愿者服务人数1900余人,占总人口16%。
常态化开展“一元捐”献爱心活动,倡议每名党员每月捐出1元钱,用于慰问社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2019年,共收到捐款2077元,慰问社区贫困党员13人次,结对帮扶贫困村刀溪村贫困党员1人、残疾人1人。
(四)规范社工服务专业化
依托社区社工等群体,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着力为“一老一少”提供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和“小课桌”“小饭桌”“全托管”等服务,带动形成尊老爱幼的浓厚氛围。
成立社区家长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室、心理咨询室,解决居民文化、医疗缺乏问题;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解决居民就业、家庭服务等问题,年均受益300余人次。
组建以社区基层干部为主体,社会工作者、知名人士和志愿者为补充的管理服务团队,深入群众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活动,着力提高服务专业水平。
走访联系群众
聚焦“文明和谐”
营造崇文尚德的家园式邻里关系
(一)以文体娱乐增强活力
在秦文杰同志的带领下,社区以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主题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通过打造传统节日欢庆活动,打通社会网络的毛细血管,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大力开展“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中国梦·巴渝风”文艺活动,深化干部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识。
建立14个坝坝舞场地和3个健身点,每年高质量举办“善和之声·丰都故事·百姓大舞台”庆春节文艺演出、惠民电影等活动10余场,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业余生活。
社区坚持以党建文化为底色文化,统领孝善文化和移民文化,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培养群众树立爱党爱国意识,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
(二)以教育宣传提升素质
秦文杰同志注重宣传教育,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巾帼夜校、廉政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教育平台资源,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科普法制、廉政文化等知识讲座,切实向居民传播健康文明生活常识。
充分发挥老党员、志愿者作用,通过开展“一帮一”“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带动更多人走向文明。通过LED屏、社区网格公开栏等方式,对社区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曝光,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
积极参与市、县、街道组织开展的“孝善人物”“幸福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涌现出张小娟、谭晓玲等道德风尚榜样。邀请县委宣讲团、街道宣讲队以及由脱贫榜样、道德榜样等组成的“榜样面对面”宣讲队到社区开展巡回宣讲,让典型激发典型、榜样造就榜样,推动居民道德素养巩固提升。
(三)以法治建设维护稳定
该社区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法治工作室,聘请1名法律顾问,每月26日到法治工作室接访,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落实“诉讼联络员”和“警务联络员”,协助做好送达法律文书、治安维稳等工作。
建立“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安全监管、治安巡逻”四支队伍,扎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应急处置等工作。
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建立“劝善促和调解室”,组建由有威望、懂法律的退休干部、社区干部和社会志愿者以及在“孝善人物”评选中产生的“善人”“孝子”等先进典型的178人调解队伍,探索出“五理五和调解工作法”共调解98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8%。
即社区干部主持讲“道理”维和,调解人员主导辨“事理”讲和,居民代表居中评“公理”促和,亲朋好友参与讲“情理”谈和,司法干警据实谈“法理”求和,达到矛盾化解、纠纷平息、诉求解决、心平气和的调解氛围,真正将问题及时解决在源头,呈现出“四个下降一个好转”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了一批“金牌调解员”和“草根调解员”。
同时,壮大人防队伍,整合社区低保人员、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力量,组织8-10人的红袖标义务巡逻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社区治理的工作实践中,秦文杰同志探索出的一系列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多次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指导和有关单位的参观学习考察。许多工作她都能够做到亲力亲为,率先垂范。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带领社区一班人认真排查,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带领密切接触人员到医院做核酸检测,为居家观察人员送米送菜,帮助处理家中垃圾,受到群众好评和上级表彰。
面对阳光上海城业主与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以及部分业主代表的多重激烈矛盾,多方利益博弈,她能够做到抽丝剥茧,分头化解矛盾,在及其艰难的环境条件下,选举出了新的业主委员会,使小区物业管理逐渐走上了正轨。
在龙河示范河湖创建工作中,她带领社区干部和县级联系部门干部一道,深入湖边,对擅自种植的农作物与有关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宣传示范河湖创建的重大意义,使这些群众主动放弃种植,在此基础上,播撒花卉种子。面对辖区内的部分违规乱搭乱建房屋或棚架,敢于亮剑。
一方面做好解释工作动员其主动拆除,另一方面对不听劝阻的,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维护社区的良好形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她还兼任了刀溪村第一书记,多次抽出时间该村了解情况,协助村支两委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相关产业,交流社区工作经验和方法,促进了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近期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中,她除了负责整个社区的工作安排外,自己亲自负责一个小区楼栋的普查工作,挨家挨户登记和录入,有时候人不在家,要登门多次才能完成。在一次去第十居民小组的途中,由于下雨路滑,不小心在院坝了摔了一个大跟头,她忍着剧痛艰难地爬上楼完成了登记。
十多年来,秦文杰同志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居民们都熟悉她了,她时常想,作为一个“巷道书记”,能够为群众多做一些事,多服一次务,群众满意了,对自己也是一个安慰。
党和人民也给予了自己很高很多的荣誉,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来源:县委宣传部
编辑:彭春蓉
责编: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