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丰都故事 > 详情
实习记者 江忱菊
“小华,待会儿等你爸爸服完药,咱们娘俩就一起去地里撒点菜种吧。”近日清晨六点半,余小华的母亲陈仕林洗漱完毕,温柔地说道。她刚想起身去倒一杯热水,余小华眼疾手快,立刻上前轻轻扶住母亲,让她重新坐回椅子上。“妈,您就安心坐着休息,这些事情我来做。”语气中满是体贴与关怀。
余小华的父亲余三勤,饱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之苦逾十年,并伴有高血压病史。然而,更加艰难的是,六年前的余三勤被诊断出患有脑萎缩,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与此同时,余小华的母亲也因为疾病缠身,无法拎重物,日常出行不得不依靠拐棍,面对这样的情况,余小华回到家中,细心照料双亲六年之久
毅然归家尽孝道
2018年春,心怀孝心的余小华带着生病的母亲踏遍多家医院寻医问药,在这一次的经历里,他深感家庭责任之重。基于此,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外出工作的机会,全心全意在家照料双亲。
时间流转至2019年初,随着父母病情有所稳定,余小华怀揣着对家庭未来的期许,再次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途。然而,命运似乎并未轻易放过这个家庭。不足半年,来自家乡的信息如同晴天霹雳再次打乱了余小华的生活,他的父亲病情再次恶化,两位老人在家无法很好地照顾自身。
知道消息后的余小华心急如焚,当即购买了返程车票,从广东赶回重庆。自那一刻起,他便彻底放弃了外出务工的念头,全身心投入到照顾父母的生活中。
余小华的两位姐姐,一位定居在县城,忙于家庭与工作;另一位则远在他乡务工,为生活奔波。面对家中年迈且病重的父母,姐妹俩虽心系双亲,却都分身乏术。
“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现在是单身,我大姐又帮我照看在城里读书的小孩,所以,我回到村里照顾父母是最为合适的。”就这样,余小华成了这个家庭的坚强后盾。
“幸好我当初选择了在家陪伴照料父母,我想这应该是我这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谈及那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余小华的眼角不禁泛起一丝湿润,蕴含着对过往选择的无悔,以及对父母深沉的爱。
细致入微暖人心
父亲余三勤因脑萎缩的病情,运动能力大幅减退,只能依靠自己缓慢地挪动几步,生活几乎完全不能自理,身边时刻需要有人照料。疾病不仅剥夺了他往日的活力,更让他的情绪时常陷入低谷,逐渐变得沉默寡言。
面对这样的父亲,余小华心中不禁有些泛酸,为此,他常常陪在父亲身边,一起看电视,那些简单的剧情和对话,成了他们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
余小华还会主动挑起话题,与父亲唠起家常,分享自己在外务工时遇到的那些或有趣、或感人的小故事,尽管有的故事已经重复了多遍,但每一次讲述都能让父亲听得津津有味,脸上偶尔还会露出难得的笑容。
当天气晴好,阳光洒满小院时,余小华会小心翼翼地扶着父亲,一步步地走到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在余小华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之下,余三勤在这么多年里,再也没有摔倒过一次,这无疑是余小华辛勤付出的最好证明。面对父亲几次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余小华总是能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迅速将父亲送往医院,一次次地将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爸爸在生病以后很注重养生,因为他的抵抗力变得相对较弱,所以每当遇到下雨天或者气温下降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提醒我,让我帮他增加衣物。”余小华在谈及父亲的生活习惯时,脸上洋溢着一种骄傲与欣慰,这是他们父子之间多年来无需多言便能深刻体会的默契。
为了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余小华并没有完全放弃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在家附近打零工。
“如果附近有活儿可以做,我必须确保在当天就能返回家里。”为了不影响对父母的照顾,余小华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骑上摩托车,赶往工地开始一天的劳作。而当夜幕降临,他又会匆匆赶回家中。
余小华也并非孤军奋战,大姐虽然身在县城,但每当有空闲,总会第一时间赶回村里,同弟弟一起分担压力。而余小华的女儿,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长辈的关爱与尊重。在丰二中就读期间,每逢周末,无论学业多么繁重,她都会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中,与父亲一同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这个小小的身影,在家庭的每个角落忙碌着,她的懂事和陪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希望。
今年夏天,余小华的女儿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这个家庭也由此迎来了一缕明媚阳光。
余小华对父母多年如一日的照顾和陪伴,得到了亲戚和周边村民们极大的肯定和钦佩,两位姐姐更是在物力上给予支持。
“他们养我小,我便养他们老,只要我还能够在父母面前尽孝,我就已经很满足、很感恩了。”余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