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详情
记者 李倩倩
眼下,一种“零元购”的新型购物模式悄然兴起,无论是令人心动的“0元买手机”,还是看似遥不可及的“0元买房”“0元买车”,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诱惑。商家们巧妙地利用消费者渴望获得免费商品或享受大额优惠的心理,将“零元购”包装成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购物模式。然而,这看似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
“零元购”的诱人表象
只要参加预存话费活动,消费者就有机会零元购买一部零售价为5999元的手机。近日,记者在县城一家手机销售店看到,店内推出了一项“0元购机”优惠活动,让不少人心动不已。
“华为、苹果、三星,这是都是大牌手机,我们最近在搞活动,只需要预存话费,就可以享受‘0元购机’的资格。”记者刚走进该手机销售店,销售人员便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0元购机活动”。
据销售人员介绍,该活动需要消费者提前预存话费获得购机券,预存话费额度越高,可享受“0元购机”的机型就越高端。预存话费分24个月返还,以此实现“0元购机”。
记者看到,根据手机档次不同,消费者预存话费额度也不相同。“0元购机”方案中,最高预存额度是6500元,对应机型价格为6099元,属于高端产品。按套餐的约定,预存的6500元话费会在24个月返还给消费者。第一个月返还290元,以后每月返还270元。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预存话费额度较低的档位,其中,最低档位预存话费为1299元,同样分24个月返还,第一个月返还66元,之后每个月返还58元,只不过对应的手机更低端,价格更便宜。
诱人的噱头实则暗藏玄机
不论是高端手机还是经济型手机,只需要预存一笔话费就能获得,且这笔费用还能全额返还。从字面看上去,“0元购机”确实“太划算”。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记者发现,在“0元购机”活动中,有一项“月最低消费额”的承诺条款容易被消费者忽略。而在工作人员提供的“预存话费享直降购机优惠高至6500元”的说明材料最底部,有着这样一条“业务规则”:承诺最低消费为客户前三月移动通信消费折后实际消费的平均值,最低值为58元,开卡不足三月或平均值不足的,可以设定58元最低消费办理方案。同理,可以升级为更高档位办理。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平时使用58元以下的套餐就足够的消费者来说,想要参加“0元购机”,就要选择58元以上(含58元)的套餐,花更多的钱,接受用不完的流量和通话时长。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端的手机,就得选择“月最低消费额”更高的档位。比如,选择“0元购机”中售价为6099元的手机,除预付6500元话费外,还需承诺两年内每个月最低消费998元,才可获得“0元购机”资格。
记者以该档位为例算了一笔账:每月最低消费998元,就算抵扣完首月返还的290元和之后每月返还的270元预存话费额度,消费者首月还需支付708元,之后每月要支付728元。
“办理我们0元购机活动之后,没有到协议时间,是不能终止的,即使不用这个手机了,费用还是会产生,一直到协议时间结束。”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想提前退出“0元购机”活动或更换套餐档位,就得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擦亮双眼理性对待
重庆王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崔红东建议,在参与“零元购”活动时,一定要与商家签订详细的合同,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对于合同中不明确、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商家提出质疑,要求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特别是关于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返现条件、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接受。如果商家拒绝提供合同或合同条款存在模糊不清、霸王条款等情况,消费者应果断放弃参与活动,以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崔红东提醒,“零元购”活动往往需要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消费者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选择正规、可信的商家和平台参与活动。在提供个人信息时,要确保信息的使用目的明确、安全可靠,并注意查看商家的隐私政策和信息保护措施。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向相关部门投诉、修改密码、冻结账户等,以减少损失。
“大家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如果在参与“零元购”活动中遇到问题,如商家虚假宣传、不履行承诺、商品质量问题等,要及时收集合同、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并向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投诉举报。如果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崔红东说。
编后语:
“零元购”这一概念在近年来的消费市场中愈发引人关注,看似极具吸引力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陷阱,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与警惕。
从表面上看,“零元购”仿佛是消费者的一场盛宴,无需支付现金即可获得商品,这种“免费”的诱惑对于许多人来说难以抗拒。然而,当我们揭开这层诱人的面纱,便会发现其中的诸多隐患。首先,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其次,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再者,“零元购”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合同条款和消费陷阱。
“零元购”背后的陷阱警示我们,在面对消费市场上各种看似美好的诱惑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消费者不应仅仅被“免费”的表象所迷惑,而应更加关注商品的实际价值、商家的信誉以及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零元购”等类似营销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消费市场中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陷阱,实现真正安全、合理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