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详情

丰都新农人代卫东:退役军人变身“新农人” 山村养出“致富鱼”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3997 更新时间:2024-11-06 11:20:07

青山为伴,绿水相依

走进包鸾镇花地堡村

只见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鱼塘

点缀在绿水青山间


一条条肥美的鱼儿

浮出水面觅食

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

护了生态、兴了乡村、富了农家


代卫东察看鱼池水质


“这段时间已经连续卖了万把斤喽!”说这话的,正是鱼儿们的“主人”包鸾镇新农人代卫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1993年,开始养鱼。如今,一条条鱼儿承载了他回归乡村发展的理想。


另辟蹊径养殖三文鱼


1990年,代卫东退役后到粮站工作。他保持军人作风不变,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干好工作。三年后,粮站改制,代卫东开始创业,在名山街道养鱼,主要养殖的大口鲢。随着市场变化,代卫东发现养殖三文鱼市场前景更好。2010年,代卫东和五个朋友一起,投资60万元,在包鸾镇花地堡村修建鱼池,开始养殖三文鱼。


花地堡村生态环境优美、水源充沛,对于发展水产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养鱼有门道,好水是关键,养殖三文鱼温度和水质十分关键。花地堡村九龙洞的泉水一年四季水温较低,给养殖三文鱼创造了天然条件。


而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坎。三文鱼对养殖环境要求非常严苛,必须保持温度稳定适宜。此前很多地方尝试养殖都失败了。没有经验,又不懂技术,投入这么大,代卫东心里很没底。


当时养殖三文鱼的人比较少,代卫东带着朋友经常到外地学习养殖技术,依托优质水源,建立新型养殖模式,养出的三文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我们满心欢喜养好的三文鱼,刚开始却遇到销售难题。我们山区,三文鱼的销路受地理位置、物流影响大,由于货运成本大,经销商不愿意来。”代卫东。


为此,代卫东到处跑市场,原本不善言辞的他,讲起自己精心饲养的三文鱼,滔滔不绝。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打开了市场。还没等代卫东缓过神,一起合股的朋友却要退股。


“他们都觉得养殖三文鱼太辛苦,而且投入大、风险也高。”代卫东说。


十年养好一种鱼


朋友们的退股并未让代卫东退缩,而是开启了另一片天地。2014年,代卫东在缩小三文鱼养殖规模的同时,开始养殖鲟鱼。


“鲟鱼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加上肉嫩味鲜、无刺,而且抗病性强、价值高,堪称‘水中存折’。”代卫东说。


凭借20年的养鱼经验,代卫东的鲟鱼养殖之路非常顺利。


多年来,代卫东一直坚信好鱼还需好水养,正是有了花地堡村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资源给鱼补充了微量元素,肉质也更加紧实,才使得他的特种鱼养殖备受市场认可。鲟鱼生长的适宜水温在0摄氏度至18摄氏度之间,最高不超过19摄氏度,而村里的山泉水温度正合适,且水质清澈。


为了保证鲟鱼的品质,代卫东从水质到饲料都严格把关,求购的商户也是络绎不绝。


去年,代卫东销售鲟鱼20万斤,今年又购买了15万尾育苗。


在代卫东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山泉水清澈见底,一方方养殖池里,鲟鱼在清水里游弋。


“水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养殖密度高是产业化养殖的优势所在,现在养殖基地内配备了水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温、水质等情况,我每两天进行一次水质监测,每五天进行鲟鱼生长情况检查,养殖出来的鲟鱼存活率高,生命力顽强,还能实现全年稳产。”代卫东说。


经过十年不断优化发展,代卫东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规模越做越大、生态鲟鱼的名气越来越响,传统的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模式逐步向渔业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经专家检测九龙洞的泉水每升含锶2.5毫克、硒1.3微克,养出来的鲟鱼营养价值比其他地方的更丰富,那么价格肯定也会提升。”代卫东说。


记者:陈芷琦

编辑:李玉婷 林雪琴

审核:王 洁

编审:张博铭

总编:周雄兵

丰都新农人 争做丰都文明人 共创全国文明城 惊艳!丰都万亩落叶松进入最佳观赏期 专项整治为机动车排放检验环节念紧箍咒 【关注县五运会】县五运会跳绳比赛举行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