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时政要闻 电视新闻 丰都故事 丰都党建 政民互动 微视频 全媒体 稿费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详情

南江村亮了灯 ——市总工会驻村帮扶记

来源: 浏览量:2044 更新时间:2025-06-06 11:07:18

“邻栗小院”示范院落

通讯员 童小莹

2023年夏,市总工会驻栗子乡南江村第一书记潘建国第一次踏进村时,村里没有一盏路灯,集体经济账上常年挂零,年轻人一个个往外跑。

“第一天晚上,我打着手电筒在村里走访,差点摔进田沟里。”当天,潘建国在笔记本上写下:“首先要让南江村亮起来!”

点亮山村的灯

说干就干!潘建国带着驻村工作队员跑部门、要项目,最终向市总工会争取到30万元帮扶资金。

当年年底,215盏太阳能路灯像火把一样串起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231户村民家的庭院也装上了明亮的灯。

“现在晚上串门不用打手电筒了!”村民秦华均谈及路灯带来的方便,笑着直点头。更让村民安心的是,这些路灯是长期工程,在驻村工作队的号召下,村里的党员们自发成立了“护灯队”,400多盏灯两年来无一盏熄灭。

旧貌换新颜

民居改造是驻村工作队最先啃下的“硬骨头”。2024年5月,驻村工作队遍访农户,实地考察,创新“工会补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办法,29户改造户均获得2000余元补助款,有效解决了主屋漏雨、柴房垮塌等问题。

两个月后,超过3000米的入户路也修了起来。驻村工作队趁热打铁,带着村民投工投劳,把一条条泥巴路铺成了平整的水泥道,车能开到院坝边,再也不用担心雨天一脚泥了。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到2025年,经乡政府统筹后,村里获得数十万元帮扶资金打造集休闲、文化、议事等功能于一体“邻栗小院”示范院落,不仅美化了蒋家坝片区,更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持续造血,产业是关键。驻村工作队首先瞄准了村里闲置的教学点,将空置的校舍改造成现代化办公场所,并在2024年招引抽水蓄能项目设计团队入驻。

“真没想到这闲置的房子还能挣钱!”村党支部书记敖江沙感慨道。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5万元。

驻村工作队又把目光投向了南江村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请来市农科院专家驻点指导,开辟敖江沙食用菌试验田,手把手教村民种植优质赤松茸。

2025年初,潘建国向市总工会申请60万元资金建起烘干厂,现代化的烘干设备每天能处理3000斤鲜菇。

“以前种菌子根本卖不赢。几千斤菌子,几天内卖不出去就只能眼巴巴看着烂掉。”村民王素权边整理刚采摘的赤松茸边说,“现在有了加工厂,鲜菌子烘干后禁得住放了。而且只出一点电费,菌子价格翻了几番。我家今年不怕卖菌子了!”

如今,依靠教学点出租和食用菌产业,南江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跃居栗子乡全乡第一。

现在的南江村,白天有村民们种菌子的忙碌身影,晚上有路灯下跳广场舞的欢声笑语。村里还在探索五倍子产业,想要和食用菌一起发展起来。

“我们还要把食用菌和五倍子加工产业链做长,打通更多销路,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赚钱!”站在新修好的产业路上,潘建国指着远处的烘干厂,眼里闪着光。村民们都知道,这光亮,就像村里那些不熄灭的路灯,照亮着南江村的未来。


书香丰都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2025丰都两会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书写文化强县新篇章
丰都微信公众号
“看丰都”客户端